SSD的PE和TBW都是什么?还有什么分歧?2021年4月21日

接触固态硬盘已经很久了,还是对P/E和TBW的概念有些模糊,索性今天写一篇文章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吧。简而言之,P就是Program(编程),E就是Erease(擦除),1次P/E就代表着一定量的闪存被擦除1次。因为闪存是必须擦除后才能重新写入的(这一点和机械硬盘有着本质区别),所以P/E次数也就可以说明闪存的寿命,例如,一个非常普遍的说法,TLC是1000次P/E,意思就是TLC闪存在写入、擦除重复大概1000次后报废。具体的P/E次数可以通过硬盘的S.M.A.R.T.的AD项来查看。TBW可以拆开来看,TB代表数据量,W(Written)代表写入,组合起来就是多大的数据写入量,这个写入量不是对闪存的写入量,而是电脑对硬盘的写入量,也就是CDI中的那个“主机写入量总计”。而这个数据一般厂商用来确定保修寿命,例如,我的那块创见240G SSD的保修写入量是60TBW,那就代表主机写入量超过60TB的时候厂商将不再提供保修。

为什么二者不能直接换算?有很多人像当初的我一样,喜欢用闪存P/E次数乘硬盘容量来计算TBW,这么一算,我的那块创见的“TBW”能达到240GB*1000=240TB,很显然这样不科学,因为厂商只标了60TBW.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其一,SSD用的NAND闪存有一个比较恶心人的问题——写入放大,这一点在SSD的垃圾回收的时候体现的比较明显,原理就是闪存必须先擦除后才能重新写入,而且闪存的擦除是按照块来进行的,而写入新数据的时候该块原有的数据必须写到其他块上,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对闪存的额外的写入。写入放大会根据使用情况和固件的不同而不同,某些英特尔的SSD因为固件问题写入放大能达到比较惊人的10倍(不好意思,英特尔我先黑为敬)。所以,一般对闪存写入量会大于TBW,也就是主机写入量。其二,这就是厂商们鸡贼的地方了,因为写入达到P/E次数后损坏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厂商就要想方设法将保修TBW设置的比较低,避免出现大面积返修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P/E次数往往只出现在厂商的技术性文献中的原因,因为一旦按照P/E次数来计算的话厂商是负担不起保修的成本的。但是,纠结这些对于我们普通用户而言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很少有人会把SSD的闪存寿命用完,就像我码字的笔记本的硬盘(系统盘),用了快2年,使用也比较频繁,才6TBW,按照30TBW来计算,还能再用8年左右,到那时候这台电脑是否存在还两说,而且OEM产品也不用纠结保修啊喂!

如果你真的是对大量写入有需求的人,那我还是建议你去买英特尔的HET技术的产品(HET的原理我过几天可能会讲),像S3610、S3700之类的,或者直接傲腾走起!

原作:星空へ架かる桥制作:feng2010又是一首让我单曲循环几百次的歌曲。这个动画虽然是平平无奇的“后宫”题材(Gal改通病),但是意外的好看,而且看得很流畅,不知不觉一话就结束了,推荐给大家吧。顺便说一下,唱这个OP的歌手的代表作是“烂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