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直播有哪些大码女装主播(纤莉秀大码女装官方旗舰店)

大码女装的春天——当今社会仍以”瘦”为美吗?大码女装撑开新一片品牌蓝海!

近年来,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女性悦己消费的趋势愈加明显。同时,女性开始接受身材上的“不完美”,抛开身材上的焦虑。随之,好看且舒服的大码女装成为当下很多“大码女孩”的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风潮的涌起,为大码女装经济推波助澜,让更多女性实现了“大码自由”。一直被主流审美和市场忽视的大码女装赛道也正在迅速升温。

一、“大码”的春天

一直以来,大码女装都是被忽略的领域。一方面,大码服装在款式和面料方面所需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一些品牌认为大码服装会“抹黑”品牌形象,通常把大码服装当成附属业务。

因此,“大码女孩”们总会遇到无处购买、款式不多、不够潮流等购衣问题。

近几年,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大家开始接受身材上的“不完美”,力求展示多元化、健康、真实的美。“大码女孩”们也越来越自信地追求大码服装的设计感、时尚感。

商场里,越来越多的女装店摒弃了潮流审美中的消瘦模特而启用了壮硕模特来展示衣服。模特手臂的“拜拜肉”、腹部的小肚腩,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同时,“大码”在时尚圈的地位逐步攀升,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启用大码模特,展示着“美更宽广”的定义。

2020 年可谓是大码女装异军突起,成为拉动女装品类业绩增长的重要一年。公开数据显示,该品类在当年实现15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42%。

全球零售智库Coresight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大码服装市场在2020年市场价值已经高达109亿美元。

二、“大码”的生意经

实际上,大码女装的需求一直在,只是之前并未被重视或被真正看见。随着市场上对大码女装的需求呼声愈高,庞大的市场需求量下,也涌现新的商机。

2018年央视财经就曾报道,天猫上卖大码女装的商家超过一万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的就有十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大码女装企业3800余家,今年以来已新增610余家。

在天猫上,网店“奥黛丽厚本”服饰单品超200种,最高月销量单品购买700+次;在抖音上,“晶咕家微胖定制”的粉丝数达到了105万,创下月销百万的纪录。

察觉大码女装的魅力,还有同样是“大码女孩”的当红明星经纪人杨天真。2020年6月,她宣布卸任所有经纪人业务而转向直播行业,带货个人大码女装品牌Plusmall。当年7月,Plusmall发布了自创立以来的什么首份直播战报,其中显示9月10日全天总成交额超过1680万元,创下了小红书电商直播历史新高。该品牌上线10个月后,销售额突破一亿元。在今年的618大促中, Plusmall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222%,达到2755万元。

这些大码女装品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 ,是因为市场缺乏头部品牌以及大码女性们巨大的消费潜力。同时,全新的设计和品牌传播方式,给大码女装市场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改变。

在天猫搜索“大码”关键词发现,有超过60万家店铺为商品打上了此类标签。根据天猫店铺的产品图,大码女装在设计方面独有“心机”:提高腰线,拉长视觉比例;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吸睛,转移注意力,等等。与此同时,关注多场景服装需求,分商务应酬、约会、度假旅游、居家等类型。

此外,直播带货、社交分享等渠道的兴起,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大码女装亮眼的销售额表现。

对于大码人士来说,直播卖货方式的出现,可以直观地看到产品的使用效果,更能推动他们下单,这导致了市场对直播类大码销售达人的迫切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每天有600多场的大码产品直播,仅2019年3月,直播带动的大码产品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截至目前,天猫90%以上的大码服装商家都在开直播。

而且,大码品牌的营销成本也可以降低,给品牌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机遇。

三、“大码”还需“高质量”

大码女装行业的火爆,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时,随着头部大码女装品牌的涌现,这一市场的准入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但大码女装市场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成熟品牌较少、质量无法保证以及缺少线下实体店铺等。

公开数据显示,大码女装的客单价通常在100-300元之间,且退货率能达到15%-25%。少有产品能同时兼顾品质和个性化两方面,高端市场的品牌更是凤毛麟角。

业内人士认为,大码女装的升级,其实是国内女装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与发展,与眼下新消费趋势相呼应。但看上去很美的大码女装赛道,并没有想象中好走,高端化、优质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需要有实力的“高质量”玩家,拥有服装领域的专业沉淀,从面料的采购、版型的设计,到产品的测试甚至售后纠纷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细打磨。

【完】

版权声明:人民名品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并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能及时获取版权人的联系方式和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理解与合作!

联系邮箱:horizon_peace@sina.com

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名品引自工人日报、央视财经、环球网、PEXELS

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

编审:郭梁、赵慧

编辑:唐晓彤

责任编辑:魏良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人民名品公众号

“我身高1米62,体重140斤,有肚腩、‘大象腿’和厚肩膀,算是正儿八经的‘大码女孩’,但我一直穿着非标准的‘大码女装’。”宋甯甯表示,身材的不完美不能妨碍自己做个“辣妹”,她很少会选择宽松遮肉的肥大T恤,露脐装、包臀裙才是最爱。

近几年,“大码”在时尚圈的地位逐步攀升,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启用大码模特,展示着“美更宽广”的定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天猫搜索“大码”关键词发现,有将近50万家店铺为商品打上了此类标签。不难看出,在审美自由的时代,“大码”悄然成了一个时尚新风口。

大码不是“加肥加大”

“胖,但会打扮”是很多人对宋甯甯的评价,即便如穿搭博主般会打扮的她,在选购服装时也有和其他胖女孩一样的烦恼。“网购时看到好看的衣服也会心动下单,买回来后发现有的扣子根本扣不上,即便能穿下,也没有模特上身的效果。”宋甯甯直言,曾经自己对网购衣服一直很抵触,“明明跟客服确认过尺码,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种感觉太让人绝望了。”

在宋甯甯看来,市面上大多打上“大码”标签的服装,只是正常服装的“加肥加大”版,“大码不等于XXL,它应该是服装领域里的单独体系。”

同是“大码女孩”的周稚依最喜欢的时尚单品是收腰连衣裙,“我是梨形身材,穿上长裙后,很难看出我有150斤。”据回忆,周稚依的体重自高三起几乎没有变化,也尝试过塑形减脂,但因有甲状腺类基础疾病,很难将体重降下来。“我曾经一度因体重过高感到自卑,直到在国外留学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逐渐与身材和解。”

周稚依表示,虽然大码女装在国内的电商平台有很多选择,但更多时候,她还是倾向于海淘。“天猫上的大码女装虽然价格低,但质量却一言难尽,和正常尺码的女装相比,很多大码女装少了些别出心裁的设计。”

与宋甯甯、周稚依一样积极乐观,有自己穿搭理念的“大码女孩”不在少数,但她们也有同样的困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一些“大码网红”的服装购物开箱视频下,有许多抱怨大码服装“质量差”“款式少”“细节设计不到位”的评论,这也间接反映出大码服饰在国内市场的不成熟之处。对这一批年轻的大码女装消费者来说,她们希望有更多个性化、高品质的选择。

需求不断扩大,市场需要“高质量玩家”

因肥胖率较高等原因,欧美的设计师及品牌对大码女装的探索更早一些。意大利高级女装品牌Max Mara在1980年推出了专为大码女性设计的副线品牌Marina Rinaldi,成为第一个高级大码女装品牌。20世纪初,曾是母婴用品品牌的Lane Bryant转战大码女装领域,此后成为了专注于大码女性服饰的快时尚品牌。

相比之下,国内大码女装起步较晚,一直到2007年,市场才迎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码女装品牌“十大X”,其母公司和Lane Bryant相似,靠母婴用品起家。只可惜“十大X”并没有像Lane Bryant那样持续深耕,便匆匆退出了大码女装市场。往后的十余年中,市场对大码女装服饰需求逐渐扩大,电商平台看似涌现出许多商家,但有品质的相对有限。

这一“混乱”局面,在两年前逐渐被打破。

借助于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坦然面对身材的“不完美”,更多的大码女性开始发声。抖音数据显示,自2020年下半年起,“大码”“微胖”等标签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2020年6月,杨天真在微博宣布卸任所有经纪人业务,转向直播行业,发力个人大码女装品牌Plusmall;7月25日,杨天真在小红书开启直播带货首秀。当晚,杨天真首场带货成交总额超736万元,个人大码女装首次预售超过3000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Plusmall的整体风格带着创始人杨天真的强烈个人色彩,以西装、裙装为主,有别于仅为“遮肉”而生的大码女装,职场大码女孩儿更容易在这里选到适合自己的“战袍”。

此外,2021年天猫6·18期间,女装品牌独束成为大码女装类目的销售冠军。该品牌在售服装的尺码范围为M至4XL。其中,销量最高的是较为宽松的红色碎花连衣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独束的服装几乎都拥有明显的腰线,但不会过于贴合身体,评论中也多见“显瘦”“拉长身材比例”等描述。记者观察到,在独束的直播间中,会由几位身材类型不同的主播共同试穿和讲解服装,展示服装的真实上身效果。

大码女装的发展“困局”,面料是关键?

尽管在Plusmall、独束等品牌的运作下,人们对大码女装的认可有所改善,但目前来看,对于许多品牌来说,拓展大码女装领域仍存瓶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小红书注意到,不少用户都指出部分小有名气的大码女装品牌产品质量差。宋甯甯也表示,遇到版型好的衣服会多次回购同款,“大部分大码女装售价都很便宜,有些在设计上深得我心,但穿几次就会出现破洞、起球等情况,有些甚至是‘一次性’服装。”

针对这一现象,服装制造方案解决机构Kedic Fashion Workshop联合创始人Kazuki Kozuru-Salifoska曾表示,相比做普通尺码的服饰,做大码服饰需要耗费更多资源和时间。“合身舒适的大码服饰不能只是简单地仿照普通尺码的服饰粗暴升级,大码服饰往往更具立体效果,且大码女生的身材差异更大。”而部分大码女装品牌则将低价作为核心竞争力,牺牲了质量。

从事服装生产的刘秋菊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大码女性的服装设计上,大部分品牌都受困于材料。她表示:“大码女装的用户对面料的要求更挑剔,对细微差别的感知也会更敏感,比如面料的损耗程度、是否起球、是否透气等,都是品牌及生产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刘秋菊认为,由于面料研发成本高,很多大码女装电商品牌出于成本的考量,使用的面料不到位,影响大码女装上身后呈现的视觉效果和穿着体验。“夏季大码女装对面料吸湿排汗功能的要求,比普通服装要高,因此,光是在面料的研发上就会消耗品牌及工厂的大量人力物力。”

随着头部大码女装品牌的涌现,这一市场的准入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成熟品牌较少、质量无法保证以及缺少线下实体店铺等,都是这一细分赛道面临的问题。未来,大码女孩们是否真的能迎来“穿衣自由”?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卢茜

封图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