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无绳电话电池(无绳电话电池改成锂电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无绳电话电池,以及无绳电话电池改成锂电池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比亚迪捐1.6亿的女慈善家是谁?放弃2万月薪拿3千元,王传福真牛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在今年的胡润慈善榜上,除了4位捐赠额超过100亿元的超级慈善家外,还有多位上榜者,也受到了关注。他们不太知名,甚至没有上富豪榜,但捐赠额达上亿元。

一位来自比亚迪的上榜者就是其中之一。

她叫李柯,以1.6亿元的捐赠额,排第33位。

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除了王传福外,还有3位上榜者,夏佐全的财富达300亿元,跟随王传福一起创业的两位大学同学杨龙忠和王念强,财富都是60亿元,加上以“融捷”名义上榜的吕向阳,共有5人上榜。

没有李柯的名字。

她是谁?

其实,早在8月份,比亚迪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副总裁李柯拟将50万股比亚迪A股股票无偿捐赠给比亚迪慈善基金会,用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开展关爱血液疾病相关公益项目。

当时比亚迪股价为321元/股左右,这笔捐赠额达1.6亿元。

近期 ,比亚迪股价有所回落,为250元/股左右,50万股对应的市值,仍达1.25亿元。

有关李柯的信息不多,比亚迪公开的信息显示,她目前担任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比亚迪慈善基金会理事,出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6年加入比亚迪,先后担任市场部经理、销售总经理等职。

可以看到,她长期负责比亚迪的销售,可以说是公司的“财神”。

而她加入比亚迪,可以说有点传奇,也证明了王传福的“忽悠”能力。

大学毕业后,李柯到广东的乐百氏公司工作。

上了点年纪的人应该对乐百氏不会陌生,它曾经是中国饮料行业的民族品牌,由广东人何伯权于1989年创办,以乳酸奶起家,后进入瓶装水、保健品等行业,1990年代,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饮料企业,当年与娃哈哈不相上下。

不过,1999年,乐百氏卖给了法国食品巨头达能,随后品牌被雪藏,很快消失。

何伯权1年后离开,成为投资人,成功投资了诺亚财富、喜茶等企业,如今财富达55亿元。

何伯权是位营销高手,乐百氏也以营销见长,当年请来“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代言。最成功的一次营销是,1994年,何伯权斥资1000万元,购买了当时蜚声国内外的“马家军”教练马骏仁的“配方”,策划了一波炒作。随后,根据这个配方生产的“生命核能”还没有面市,何伯权就借助巨大的宣传效应,通过拍卖区域的销售权,拿回了1700多万元的“订金”。

李柯耳濡目染,应该学到不少“干货”,随后进入一家外资广告公司,负责《亚洲资源》,半年后成为TOP销售经理。

1994年底,王传福辞职,在深圳布吉的冶金大院成立了比亚迪,1996年,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比亚迪就在《亚洲资源》上做广告,王传福就此认识李柯,并相当认可她的能力,于是游说她加入。

当时比亚迪的市场部经理应该是杨龙忠,他是王传福在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的同班同学,王传福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派到在深圳投资的企业深圳市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时, 就邀请杨龙忠加入,担任市场部经理,随他又与王传福一起创办比亚迪,并担任市场部经理。

不过,他们都毕业于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是典型的“理工男”,搞技术没问题,搞营销总感觉差点事,或许正需要李柯这样一个懂营销的人。

后来接受采访时,李柯曾说,比亚迪开的薪水:

还不够我零花!

当时李柯的月薪达2万元,比亚迪开出的条件只有3000元, 但她竟然被说动了。

而且,当时比亚迪一点“不高上”,厂房在一个很破的两层小楼时,办公室是不大的两室一厅,老板王传福和财务各占一“室”,“客厅”就是销售的办公室。但比亚迪的生产车间很整治,一尘不染,李柯认为这家公司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我的感觉是我会参与这个企业的成长。

李柯很快规范了比亚迪的销售体系,制订了业务员管理、激励措施、客户及管理等措施。

最初, 比亚迪生产无绳手机电池,很快又生产手机电池。当时,手机基本被国外垄断,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是全球巨头,李柯被派到海外开拓国际市场,很快帮比亚迪获得了摩托罗拉的订单,为比亚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2009年王传福成为中国首富 。

日后,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李柯在销售上也功不可没。

当然,她也收获颇丰,公开信息显示,如今她间接持有0.38%的比亚迪股份,按目前比亚迪约7400亿元的总市值计算,她的财富达28亿元。如果不是今年胡润百富榜将入围门槛从20亿元提高到50亿元,李柯也应该榜上有名。

而早些时候,比亚迪的总市值曾突破1万亿元。

所以,1.6亿元,对于李柯来说,只算是“小钱”。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不得不佩服王传福,能用3000元的月薪成功“忽悠”一个拿着2万元高薪的外资企业白领,来跟自己干。

其实,虽然是理工男,但王传福“忽悠”的功夫不一般。

他1994年在《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上看到了一则“日本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的小消息,认为有巨大的机会,向总部打报告、建议重点做镍镉电池,没有获得同意,认为机会难得且机不可失的他于是决定自己干。

当时他刚毕业5年,又没有创业经历,找了几个投资人都被拒绝了,他找到表哥吕向阳,吕提供了250万元;吕向阳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湖北人、做证券投资的夏佐全,夏佐全与王传福谈了两天两夜后,把自己的几十万元全部投给了王传福。

王传福以技术入股,加上为数不多的资金,成为大股东。日后,吕向阳、夏佐全,成为比亚迪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夏佐全还曾加入比亚迪担任副总。

他还成功“忽悠”在设计院或国企有着稳定工作的2位同学杨龙忠和王念强跟着自己创业。

当时他有啥资本?PPT都没有,但这些人,要么投资,要么甘心放弃高薪、稳定体面的工作,跟着他干。看来,这个“理工男”,不仅技术了得,“嘴上功夫” 也不一般。

当然,后来这些人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除了上面几个人,吕向阳的财富达1500亿元,甚至比王传福还多50亿元。

记得这些手机吗,说出3个曝露年龄,最罕见的是能用干电池的手机

手机这个行业,从来都是新人笑老人哭。

十多年前的手机江湖,和现在的,感觉完全不在一个地球上。

我用过的第一部分是西门子,型号忘记了,2000年前后,当时工资800,买手机花了3500元。后来还用过一部手机,名字很V5,好像叫华夏1号,记不清是夏新产的还是厦华产的。

那就来说说那些让人充满回忆的手机。

曾经的大佬摩托罗拉、诺基亚就不说了,其实几乎所有家电厂家都曾做过手机。

国外的,如飞利浦、索尼、东芝、LG等。

国内的海尔、海信、长虹、TCL、康佳、华为、乐华(这个品牌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等,也都做过手机。从几年前开始,格力也开始做手机。

他们即使不做手机了,但由于其他产品一直做得不错,大家对他们的品牌还是很熟悉的,说几个当年很牛,但大家可能已经忘记的手机品牌。

1、波导

提国产手机,当然不能不提波导。其有一句广告语: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不知道是宋丹丹学的波导,还是波导抄袭的宋丹丹。

2005年时,波导手机销量是国产品牌六连冠,出口量超过所有其他国产品牌手机的总和,占60%。那时波导绝对是国内手机第一。

如今波导手机仍然有卖,但几乎不见人用了。去年,整个公司手机和配件的销售收入是3.32亿,其中整机不到1亿。而华为近3500亿,小米1100多亿。手机已不再是波导的江湖了。

2、夏新

夏新最高光的时候,是请“超女”冠军李宇春代言。

厦华是做彩电的,夏新是做无VCD/DVD,以及无绳电话的——这些产品都成为古董了,作为物种灭绝了,听说过都能曝露年龄。

据说,最牛的时候,他们一款A8手机,就盈利8亿元,品牌估值一度超过70亿。

让人唏嘘的是,2016年,夏新被迫转让,接近50%的股份挂牌1万元,竟然没人要。

3、 熊猫手机

熊猫绝对是中国手机的元老,它生产出中国的第一台“大哥大”。

这部大哥大是1993年产的。那时候绝大部分人不是没有见过手机,而是没有听说过手机这种物种。

熊猫最高光的时刻,是2002年,那年他们以1.0889亿,成为央视“标王”。此前后,他们曾请影帝梁朝伟做代言人。

现在网上还有熊猫手机卖,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在国产品牌中,还有科健、天语等,曾不错但很快消失的,不一一说了。

特别想说的是一个叫阿尔卡特的手机品牌。

4、阿尔卡特

为什么要说呢?

它是我见过的唯一可以用干电池的手机。

可能是1998年前后,一个朋友买了部手机,那时候手机还算是稀罕物,以小为好,而且越小越好。但阿尔卡特的手机很大,而且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品牌。

后来才知道,阿尔卡特是世界通讯设备巨头,百年企业,来自法国,成立于1898,2004年被TCL并购。

从网上找了半天,还真有人发了一部用干电池的阿尔卡特手机的照片。

记不太清了。印象中,朋友的手机比这个还大,但样子差不多。

你对手机,还有哪些记忆,可以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