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爹,一台戏”
“反正我笑不活了”
“云爸爸直播真的好魔性”
“想送我社牛又爱广场舞的老爸去”
“如果三位叔叔不火,我真的会沮丧!”
“已经笑晕在直播间,不买一件不合适”
“救命,没有比这更搞笑的土味视频了!”
“等我爸退休了,我要送他去云爸爸直播间”
…
你没看错,这是网友们的真实心声,想必你已经猜到了是哪个直播间了,它就是「云爸爸」直播间。
1
First Point
从单场最低GMV136元
到单月GMV超400万元
肯定有很多人好奇,「云爸爸」直播间是怎么火起来的,其实「云爸爸」的第一次出圈是在2021年10月份。
2021年5月,「云爸爸」开通了抖音账号,连续更新了1个多月后,6月份「云爸爸」开始了首场带货直播,并且是日播的节奏,每天早8点或晚8点固定直播,每场直播持续4个小时左右。
「云爸爸」直播现场
在做抖音之前,「云爸爸」没有运营过淘系店铺,在电商领域是一个纯粹的新手,所以早期直播间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2021年8月,云爸爸直播间的单场最低销售额只有136元。
2021年9月,「云爸爸」直播间单月销售额达到了201.47万元,是上个月的2倍多。
2021年的最后三个月,「云爸爸」直播间单月销售额都超过了400万元。
2021年10月,「云爸爸」在账号更新了视频,模特大叔加入了手舞足蹈的展示动作,比如扫堂腿、扎马步等,以及更加丰富的面部表情,结果单条视频点赞量刷新了过往纪录,达到了1万,「云爸爸」直播间一下子出圈了。
“砍一刀”大叔的表演
凭借着大幅度的肢体语言,「云爸爸」找到了在短视频和直播界的流量密码。
于是,2022年春节后,「云爸爸」直播间升级了人海战术,出镜的模特大叔数量从1位,逐渐增加到3位,再到5位,每位模特大叔展示服装的时间控制在30秒到1分钟,一位展示结束换下一位。
而这段时间之所以又火起来,是跟年轻人玩梗的“过了20岁就不要穿得像个孩子”,以及抖音的“接化发”变装有关。
#过了20岁就不要穿得像个孩子
10月25日,一位网友的「云爸爸」变装合拍在抖音获得了82万的点赞,「云爸爸」官方账号一天涨粉近4万,发起的“#云爸爸看了都忍不住点赞”合拍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也达到了1.9亿次。
2
Second Point
一家人齐心协力
走入大众视野
其实,「云爸爸」直播间最初的模特就是老板的爸爸,是一家人在做这个店。
后来“爸爸”一个人播太累了,才有了今天这么多的“爸爸”模特,大家也不是专业的,比如有的“爸爸”模特是卖小吃的,有的是货车驾驶员,还有的是退伍老兵,甚至有的真是被女儿送过来的。
虽然这些“爸爸”模特的职业跟直播带货没有什么关系,但大家聚在一起给观众们提供了一场亲情内容的盛宴。
「云爸爸」直播现场
不同于其他直播间,「云爸爸」直播间的模特大叔只做动作,不出声介绍产品,相当于一个真人化的展示人台,用扫堂腿证明裤子足够服贴,用扎马步检验裤裆轻易不崩线,商品的介绍则由画外音的女主播完成。
随着关注度的提高,「云爸爸」将单场直播时长从4小时,延长至8小时。
截至目前,「云爸爸」直播间累计直播了380场,粉丝量达到了106万。
近30天「云爸爸」直播38场,累计销售额达1278.7万元,相比同期增长近3倍,累计观看人次达4724.1万,相比同期增长2.2倍。
数据来源:新抖
“爸爸”模特们的敬业精神,让直播间观众产生了深深的代入感,要让「云爸爸」从抖音直播间一路火到了B站。
其实「云爸爸」最初走的是厅局风,受众瞄准的是中老年男性,但意外破圈之后,「云爸爸」的短视频和直播风格发生了出现了180度的转变。
早前,「云爸爸」的视频内容很常规正经,现在的视频内容带有一些节目表演的成份。
比如6月底的一条视频,一个“爸爸”模特吹着葫芦丝跳舞表演的短视频点赞数量达到了4000多,评论区开始出现年轻人的声音。
这对没有站外粉丝基础的云爸爸来说,抖音上的零起步阶段已经完成了,因为抓住了短视频爆款的节奏,开始了一本正经地搞笑,做出各种夸张动作展示父辈人的魅力,赢得了年轻人的市场。
3
Third Point
「云爸爸」的市场前景
现在的「云爸爸」直播间基本保持每天直播1场的,做的是店铺自播,售卖的商品有条纹或纯色的POLO衫、“厅局风”的立领棉衣、改良过的西装外套等中老年男装。
商品价格大多集中在50-150元之间,即便是价格略高的冬装,也不超过300元。
「云爸爸」直播历史
当“爸爸”们开始搞笑尬舞直播,直播间的宣传语和口播发生了变化,目标不再是中老年群体,而是中老年群体的小棉袄们。
比如“小棉袄们给‘爸爸’买一件”,“秋装上新,小棉袄买起来”。
相比于网购的银发人群,子女确实是老年人线上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据说,「云爸爸」的直播观众粉丝中有73%为女性,年龄集中在18-40岁之间。
甚至在抖音、小红书和微博上,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因为「云爸爸」直播给家里长辈购买了同款衣服
“看直播间的大叔太好玩了,希望我‘爸爸’也能有这么年轻的心态。”
有媒体总结了「云爸爸」直播间的三大特点:
第一,模特“爸爸”们幽默卖力的灵魂舞姿,直播间停留的核心要素;
第二,高频率的直播场次,不断提高在网友心中的存在感;
第三,直播间提供了低价折扣商品,针对用户群体定制差异化内容,形成自身的特点。
直播中,「云爸爸」模特们经常会加入下蹲,踢腿等幅度大的动作,营造了喜剧效果,也更直观证明了服装质量,这些卖力的展示动作,引发了年轻观众在直播间的热烈讨论,评论区的好笑梗也层不出穷:
“等爸爸退休送去直播间跳舞。”
“我爸穿了能会武术吗?”
…
抖音上,「云爸爸」的认证主体是一家服装商行,商品品牌统一展示为「云爸爸」,但店铺内的商品更加偏向于白牌,电商平台是可以找到不少同款的。
「云爸爸」目前最大优势是靠着魔性直播获得的流量,但只有流量远远不够,生意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和服务上,前期的流量和关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好的商品,再多的流量也有消失殆尽的那天。
「云爸爸」们的出现,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子女对父母的思念,促进了家庭环境的和睦。
无心之间,「云爸爸」完成了对大众的无形义务,但接下来也希望完成对自身竞争优势的建立,做好产品,留住流量,立住品牌。
时隔三百年,汉服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大时代。
杭州的汉服街拍 抖音截图
杭州湖滨逛一圈,常会见到翠袖红裙、宽袍大袖、青衫白褂的小哥哥小姐姐,也有着穿襦裙配运动鞋、穿宋裤配人字拖的年轻人,混杂在身着现代服饰的路人中,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在抖音上,打着“汉服”标签的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148.6亿次。
杭州的汉服街拍 抖音截图
汉服是怎么火起来的?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爱汉服?
汉服正在从一种“小众爱好”衍生出一个大产业。
汉服控!
杭州姑娘一周五天穿汉服上下班
汉服圈的人互称“同袍”,语出《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兰雨和水儿是千秋月汉服社的理事会成员,也是青蓝小学的老师,一个教英语一个教语文,因为汉服结缘,成“同袍”,还在学校里办起了“汉文化研习社”,带着学生们一起穿汉服学汉文化。
水儿(左)和兰雨中间的小姑娘
是青蓝小学汉文化研习社第一届社员
现在已是初中生,对汉服的喜爱从小学就埋下种子
受访者供图
兰雨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汉服”这个词,还是高中时在语文课上。到她拥有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服,相隔10年。“2014年买了第一套汉服,是一件白色、紫色搭配的对襟襦裙。”兰雨简单梳了个半扎披肩发,一副步摇、珍珠耳饰,拍了张照片。
那时候,直接穿汉服上街是非常小众的事情,会有路人说这是“和服、古装、戏服、cosplay”,也会有大爷气冲冲地说“小姑娘怎么穿日本的衣服”。
兰雨穿着汉服去国外旅行
有外国游客求合影
受访者供图
有一次,兰雨穿着汉服在路边打车,一辆打着“空车”的出租车路过,稍作停留就直接略过她,司机一脸惊讶。
“已经习惯了被路人诧异地看待。有一次穿着汉服坐公交车,有个人和我插身而过说:‘这是汉服’,我特别高兴!”水儿回忆道。
爱好一旦有了圈,就有了底气。
2014年的重阳节,水儿在网上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同袍”,在宝石山第一次参加了杭州汉服圈的活动——二十来人相约穿着汉服聚会,在一起吟诗接龙。去年夺冠《中国诗词大会》的80后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也在其中,“他是早期杭州汉服圈最活跃的人之一”。
如今杭州汉服圈子越来越大,已有不少汉服社会团体,几乎在每个高校中都有汉服社团,每个周末都有“相约汉服撸街聚会”的活动。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时裙裾扫落梅。”孟浩然在《春情》描绘的女子,现在不只存在诗句中。随着这几年风风火火的国潮复兴,汉服逐渐成为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人穿汉服上街。
“所谓汉服并不是指汉朝的服饰,而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应该是可以日常穿着的。”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明的中和,在如今的汉服改良中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水儿回忆,“以前买一件汉服至少要定制一个月,长的要大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现在淘宝上有各种网店,南宋御街上随手就能买到心仪的服饰,‘重回汉唐’‘清水溪’这些店都很火。”
兰雨分享了她的日常汉服穿搭建议:“夏天,从形制上推荐唐制的袒领襦裙、宋制的褙子配抹胸加下裙(或者宋裤)、明制的主腰加披风及下裙,袖型一般选择窄袖,更适合日常。如果不是特别注重形制,也可以选择改良一些的穿法,比如上身直接穿半臂加抹胸,时尚又凉快。天冷时,可以选明制的袄裙或者袄裙加披风,袖型一般比较宽大,如琵琶袖、广袖等。春秋两季的选择性就大了,基本各种形制的汉服都可以穿。不过女生出街一般还是以襦裙为主。还有现在越来越受欢迎的圆领袍,行动方便,男女通用。”
如今,兰雨的衣柜里挂满了二十多套汉服,水儿的汉服收纳了满满两大箱,从一两百元一套到五六千元一套都有。“有时候一周五天都穿汉服上下班,路上也不会有奇怪的目光,我也有学生们穿汉服来上课。”
青蓝小学穿着汉服的孩子们 受访者提供
一家杭州汉服网店半年卖出20万件汉服
相当于为宋代杭城每户添了新衣
上月底,“天猫国潮来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办了一场“国风大赏”T台秀,这一晚几乎聚集了全杭州的汉服爱好者。年轻人们相遇,是这样打招呼的:“你身上是‘钟灵记’家的新款吗”“织羽集的故宫联名款你入了吗”“这件曲裾袍相当华丽啊”“听说今天清辉阁、花朝记、锦瑟、满桂陇都来了”。
受访者供图
在百度的汉服吧,置顶着一位网友的求助帖“入汉服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网友回复:“汉服无所谓有没有圈,但汉服山正很重要,不要知山穿山。”所谓山正,指的是汉服的山寨或原创。
汉服热潮造就了商业的狂欢,诞生了大量原创汉服品牌,它们让普通爱好者能花几百元就能买一套心仪的汉服。出演《长江7号》的徐娇创立的汉服品牌“织羽集”就是其一,它的背后是一家杭州企业——杭州载艺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徐娇微博
和杭州大多数服装电商一样,载艺科技的汉服生产工厂也主要集中在九堡和海宁两地。创始人黄正能告诉我:“2018年初的时候,国内有上千家汉服网店,而今年新增的汉服网店可能就超过一千家了。”
“织羽集是一个完全按照徐娇的个人审美来做的汉服品牌,消费者主要是18到25岁的女生。” 受到杭州漫画家夏达的影响,徐娇爱上了汉服,创立了“织羽集”,又影响了更多的年轻女孩爱上汉服。2016年,黄正能和徐娇开始尝试出汉服,设计师根据徐娇的想法去还原汉服画稿,“当时基本上找不到有做汉服经验的人,就不停地推翻再重来。对做惯了时装的制版师傅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比如普通服装的袖子是拼接的,但汉服的袖子是通袖,师傅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衣服。”
现在,“织羽集”一个月能卖出4万件汉服,半年能卖出20万件,这个数字相当于为宋代杭城每户添了新衣。黄正能透露,三年来销售增长了十多倍。
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中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已超200万人。天猫《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今年618,淘宝女装唐装类目1小时15分钟销售300万,同比一度超过700%,成为同比增速最高的女装类目。
大V加持C圈古风圈进场
汉服是怎么火起来的
每年十月,在嘉兴西塘都会有一场“汉服盛世”,由方文山发起的汉服文化活动“西塘汉服文化周”,徐娇每年都是座上宾,今年已经是第七年。
西塘汉服文化周
每年,兰雨都会为参加这场有归属感的聚会准备几套新的汉服,“第一次去的时候是2015年,那个时候大家对汉服的了解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到了西塘以后,路上好多都是穿汉服的同袍,突然就有了一种归属感。”
当时兰雨只在西塘待了两天,但汉服足足带了三套。
如今,汉服圈KOL不乏资历颇深的知名人士,越来越多像方文山、徐娇这样的大V不遗余力地推广汉服。精品古装剧也是汉服潮流的推动者,在兰雨看来,近年在汉服形制上比较被圈内认可的影视剧有《女医明妃传》《知否知否》,最近的《长安十二时辰》也引起了汉服圈的跟风。
《女医明妃传》剧照
同时,在汉服圈依然有着一条“鄙视链”:“考据党看不起cosplay,cosplay看不起影楼装。”但不得不承认,C圈(cosplay圈)的入场,带来了大量年轻人,加速了这一场汉服复兴运动。
25岁的杭州姑娘安翼是典型的C圈入场者,她爱上汉服就是从COS游戏中的人物开始。最近,安翼在《王者荣耀》里买了一款小乔丁香结的新皮肤,画面中小乔身处亭中楼阁,窗外粉紫色花瓣飘落,身穿汉服的她正持笔题字。她告诉我,汉服cosplay最早要追溯到2009年的《剑网情缘3》,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出现了“古风圈”这一全新的亚文化圈层。
去年,汉服圈有了重要的官宣:共青团中央把农历三月初三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推广复兴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汉服文化。
安翼还告诉我,有一首古风歌手唱的《重回汉唐》可以说是汉服圈的“圈歌”,歌词是这样的: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为什么穿汉服?
在杭州街头,随处可见穿着汉服的年轻人。
在龙翔桥地铁站,我遇到两个穿着汉服的年轻人。那一天,他们特地穿汉服出来拍摄,“现在年轻人都穿汉服,很正常”。
摄影 | 林苑苑
在杭州万象城,身着白色汉服的姑娘已经穿了两年汉服,“因为汉服好看所以入坑,这套是新买的”。
摄影 | 林苑苑
玉玉,22岁,穿汉服1年。“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超好看的”。
摄影 | 林苑苑
“咕叽咕叽”,流烟昔泠汉服淘宝店主,这一身是自家店里的原创汉服。
摄影 | 林苑苑
小深深儿,直播网红,遇到时正在做直播,“我身上这一套就一个字,仙”。
摄影 | 林苑苑
开如(左)、心如,18岁,双胞胎,从南京到杭州来旅游。小的时候,妈妈就给她俩穿汉服,现在也经常穿着汉服出街。
摄影 | 林苑苑
小七(左)、言狸,23岁,穿汉服2年,“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汉服都是从小时候披着床单扮古装开始的”。
摄影 | 林苑苑
听音(36岁)带着圻圻(3岁)、希希(6岁)两个表姐妹在西湖边。
摄影 | 林苑苑
丸丸,22岁,学服装设计,对汉服情有独钟。
摄影 | 林苑苑
若梦(21岁)、小木兮(20岁)、Kikyo(20岁),三个年轻人因为汉服刚认识。
摄影 | 林苑苑
倾霄,26岁,穿汉服1年,是个古风歌手;阿灿,23岁,穿汉服半年,学的是国画专业。
摄影 | 林苑苑
狮子,28岁,穿汉服2年半;艾千户,27岁,穿汉服1年。“身上的这套汉服一看就很贵”。
摄影 | 林苑苑
小安,29岁,穿汉服4年,身上这件是明制的道袍,最早从cosplay圈进入汉服圈。
摄影 | 林苑苑
( 作者:记者 林苑苑 编辑:童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