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适马18200二代和三代哪个好(适马18 200镜头)

作为n年前的老机子,作为佳能最便宜的单反,和6d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对构图,曝光等简单的技能的理解更为重要,18-200对于拍摄确实方便很多,但是光圈还是勉强够用,背景虚化还不错!总之,这款老机子和镜头可以简单满足日常家用,发发朋友圈还是不错的!确实,相机和手机不能用来比较,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吧!上图:分享、交流共同学习!

一直想给尼康D5500配一个大变焦镜头,于是在分析很久之后,终于放弃了18-300,而选择了价格、重量都更合理的18-200镜头。而选哪家,当然不是尼康本家,也不是腾龙,而是适马。

很多人肯定想问,腾龙家18-200以及18-270,谁更值得入手!抛开价格不谈,个人会选择18-270,事实上,它的销量的确比18-200好很多。

佳能5D4加原厂70-200,加腾龙15-35

F8

亮银色的“A”标,彰显着适马Art系列的镜头血统

除了上面我们所列的五点需求外,大家购买镜头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于完善自己的需求很有帮助,当然这些信息都可以在镜头的标识中找到。

经常看我文章的,对于腾龙SP90应该很熟悉。相比早两代,F017更为成熟,支持全时手动,镜头长度全程无变化,镜筒无旋转,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还增加了VC防抖,引入超声波马达,对镀膜做了革命性的改进。对焦快速,这很关键呀,成像锐利依旧,防抖效果明显。在体验上并不逊色原厂微距头多少。

·编辑观点:

通过一个简单的拍摄实例,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防抖功能的功效。当以手持相机的方式使用200mm的长焦镜头拍摄远处的景物时,安全快门通常是1/200s,如果在拍摄时低于此快门速度,则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就可能是模糊的。但如果开启了镜头的防抖功能,就能够以较低的快门速度拍摄。

细节做工方面,以我镜头就没摸过看过多少个,也就不予过多评论,个人评价是可以的。

·样片展示:多姿多彩,清新文艺

A7M3课程 5D3课程 5D4课程

照片实测

从实拍可以看出,应为镜头使用了特殊的非球面镜片,所以光斑处没有明显的洋葱圈纹路,而9片叶片的设计,也让镜头呈现出了很好的圆形。

前不久,适马新发布的18-50mm F2.8 DC DN就是为索尼E口及L口非全副机身而设计的标准变焦镜头,属于Contemporary产品线,主打高性价比。它等效35mm全画幅焦距为27-75mm,满足了更多普通用户对类似镜头的需求。

采用恒定F2.8光圈

虽然其归属于大众化的Contemporary产品线,但却配备了恒定F2.8大光圈,这对于非全画幅机身用户是很友好的,甚至可以将它称之为非全画幅里的“大三元”,可见这支镜头诚意满满,非常适合用它搭配小体积机身作为日常挂机之用。

18-50mm F2.8 DC DN的外形体积非常紧凑小巧,而重量也仅有290克。这与之前“健身马”的名号有了鲜明反差。近年来,适马开始了更多轻量化的设计,很多新镜头不但重量减轻,体积也缩短了,给摄影师带来更好的携带体验。

18-50mm F2.8 DC DN采用10组13片光学结构,其中包含了1片SLD特殊低色散以及3片非球面镜片,用来校正相差,提高成像锐度。

下面通过实拍对18-50mm F2.8 DC DN的锐度、色散、暗角、畸变等项进行详细测试,看看这款亲民的非全副标变实际表现如何。(全部测试使用索尼α7R IV机身,开启APS-C裁切模式,实际像素为2600万,为了公平展示真实成像能力,因此关闭所有镜头校正功能)

1. 锐度测试

F2.8

F5.6

广角端最大光圈F2.8中心锐度表现不错,可放心使用,而边缘部分锐度则相对偏软。光圈F4的边缘锐度开始改善,中心锐度则与F2.8一致。从光圈F5.6开始,中心和边缘锐度全部开始提高,F5.6-F8属于18mm端的最佳成像光圈。从光圈F11开始,边缘锐度开始有轻微下降,光圈F16开始至F22整体锐度有了明显的损失。

F2.8

F5.6

长焦端最大光圈F2.8的锐度表现比18mm端更好,特别是边缘锐度改善很大。当光圈缩小到F4后,中心和边缘锐度都开始提升。与18mm端相同,F5.6-F8是最佳成像光圈。光圈F11中心和边缘锐度开始出现轻微下降,从光圈F16开始至F22成像画质损失较大。

2. 眩光测试

左侧光圈F2.8,右侧光圈F11

左侧光圈F2.8,右侧光圈F11

18mm端最大光圈F2.8出现了一定的鬼影,当光圈缩小到F11后,衍射加剧,其鬼影更加明显。50mm端最大光圈的眩光相对不是很明显,光圈缩小到F11后眩光和鬼影才变得严重。建议遇到大光比环境安装好遮光罩,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眩光的发生。

3. 色差测试

光圈从左至右分别为:F2.8、F4、F5.6、F8

光圈从左至右分别为:F2.8、F4、F5.6、F8

我们可以发现,18mm端的紫边相对比较明显,虽然光圈从F4开始紫边有所减弱,但即使在F8光圈,依然不能完全消除。而50mm端的紫边就要好很多,除了F2.8光圈有一定色差外,其余的小光圈画面中色差显著变弱。

4. 暗角测试

F2.8

F5.6

F2.8

F5.6

这支镜头的18mm和50mm暗角表现基本一致,最大光圈F2.8时暗角比较明显,当光圈缩小至F4后暗角开始减弱。光圈F5.6下已经比较轻微,而F8光圈时暗角可基本消除。相对来说,50mm焦距的F5.6和F8光圈表现比18mm更好一点。

开启机身内的阴影补偿后,暗角可以被校正。下面请看使用F2.8光圈拍摄的测试图:

5. 畸变测试

6. 虚化测试

F2.8

F5.6

F2.8

F5.6

很显然,50mm焦距在虚化效果上更有优势。不过无论是广角还是长焦端,焦外光斑处的过渡相对生硬,18mm焦外光斑还出现了过曝的情况。如果需要不错的虚化效果,那么尽量只使用F2.8拍摄。

18-50mm F2.8 DC DN的发布扩充了适马DN(无反)镜头阵容。对于索尼及徕卡等APS-C画幅用户来说,标准变焦镜头的可选余地较少,而这支镜头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类用户群的需求。无论从做工还是成像素质,其表现都比较出色,虽然是C系列产品,但画质并未作出太多妥协。小巧的体积和重量与APS-C画幅相机搭配,便携性是极高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它是比较值得考虑的一款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