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儿童立体书的意义(儿童立体书手工制作教程向日葵)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儿童立体书的意义,以及儿童立体书手工制作教程向日葵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原创图画书,以儿童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寒假将至,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多彩又有意义的假期?相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说:“去读书吧!”“阅读”,已成为最有价值感的寒假礼物之一,而中国原创图画书,也成为越来越多孩子们的选择。

图画书,也称绘本,是一种文图共同参与叙事的儿童读物形式。在儿童阅读中,图画书常常被作为一个单独类别进行研究与推广。图画书在中国虽有逾百年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图画书,是2000年左右经由国内童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一批经典外国绘本,才逐渐推广流行开的。那时,国外绘本占据了中国图画书市场主体。

最近10年,中国原创图画书蓬勃发展,在创作、出版、教育、推广上已蔚为大观,正逐渐成为图画书阅读市场的主体,越发受到孩子和家长青睐。究其原因,有引进外来带动本土创作的发展规律,有读者对中国文化天然的亲近与喜爱,当然还有从业者精益求精,不断满足小读者阅读需要的不懈努力。

创作内容丰富

中国原创图画书因为有着丰厚的本土文化滋养,内容包罗万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太多丰富的内容要呈现给孩子们;而用图画书形式,讲述文脉悠长的大文化,又形成了图画书“小图画、大文化”的特点——这无疑是最贴近孩子的文化传播形式。

创作内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一大主题。有的图画书取材于民俗文化、节日时令、饮食风物,有的情节故事依托或改编自历史故事、民间逸闻、神话传说,有的则从古典文学、经典文化名篇、儿歌民谣中汲取创作灵感,还有的则涉及传统戏曲艺术、传统建筑、民间工艺等题材。比如《让中国走向世界·非遗在说话》系列绘本,用4册内容向小读者介绍了京剧、皮影、篆刻、木偶戏等非遗。每一册都以有趣的文字,讲述非遗历史,在展示瑰丽多彩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带孩子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艺术和文化。又如,当孩子提问中秋节为什么赏月时,《兔儿爷丢了耳朵》《中秋节》等图画书会给出答案,我们的民俗文化、节日文化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中国原创图画书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主题。“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图画书创造性地将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人文和景观,以一地一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套书作为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既有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文化脉络梳理,又有新时代新面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祖国各地的文化,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就这样随着一本本图画书的阅读慢慢沉淀在孩子的心里。立体原创图画书《嫦娥探月》生动展现中国航天文化,告诉小读者作为人类探月史重要篇章的“嫦娥工程”是怎么一回事。中国探月工程对孩子们来说既神秘又新奇,该书以翻页、折页、弹跳等方式,设计了70余组互动机关,让孩子们在互动阅读中了解中国探月工程。

表现当代少年儿童的情感与生活,也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一个重要主题。原创图画书《团圆》屡屡获奖,并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该书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与外地务工归来过春节的父亲之间的情感流动:从长时间不见面产生的陌生感,到相处数日后对父亲的依赖与亲密,再到对父亲再次进城务工时流露出的恋恋不舍……人物的情感曲线通过动人的文字与真实的图画得以呈现,勾勒出孩子细腻的内心世界,令人对这样的父女情感动。

现代中国风格

中国原创图画书在发展中呈现出内容多元的特点,也形成了颇具现代性的中国风格。

以现代视角传承传统文化。近年来,一些传统文化题材的图画书融入现代技术手段,让孩子更好地走进传统文化。《唱学〈声律启蒙〉》是一本加入声音技术的有声绘本,小读者只需要点点书上的“小喇叭”,马上就能听到声律启蒙的配乐朗读。立体书《大闹天宫》用丰富的立体图案带着小读者一起来看“纸上电影”《西游记》。除了形式上采用现代手段,传统故事的阐释和再创作也融入现代视角。比如《我是花木兰》从一个现代小女孩的视角切入花木兰的故事;《河神的汗水》用现代童话的手法表现大禹治水的故事;《你好呀!故宫》用两个现代卡通人物来做导游,全方位展示故宫风采。

以儿童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近年来,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观逐渐深入到绘本编辑、策划与文图创作中。越来越多绘本以儿童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赢得了小读者的欢迎。“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作为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用科学家的生活小故事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爷爷的拐杖》用孩子的眼睛,来呈现战争中的亲情。《中国力量科学绘本》系列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中国高铁、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中国力量。

以多元视角表达非凡想象。绮丽非凡的想象力,在近年来优质原创图画书中得到更多地体现。比如图画书《纽扣士兵》,全书无一字,但却用天马行空、紧凑精彩的图画讲述了一颗纽扣的奇特遭遇;再如幽默图画书《跑跑镇》,以发散性想象为孩子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奇妙又有趣的跑跑撞撞——小猫与小鹰跑着跑着撞在一起变成了猫头鹰;小白熊与小黑熊跑着撞在一起变成了熊猫……这些想象力爆棚的作品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图画书创作的重要分支,体现了中国图画书创作的勃勃生机。

推广渠道多元

中国原创图画书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多元的教育推广渠道。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百位专家精心遴选出347种幼儿图画书,其中中国原创图画书占比78%。教育部今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阅读图画书”作为小学1至2年级的学习内容出现。针对此项内容,在诸多名师专家给出的图画书阅读书单里,原创图画书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具体来说,图画书的推广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是榜单化,即通过各种书目榜单或者奖项榜单来支持、推荐、推广原创图画书。进入各类榜单的作品既有未出版的,也有已出版的。中宣部文改办“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将未出版的原创图画书也归入动漫出版项目评审中,对入选作品给予资金扶持。为促进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与出版,中国绘本展对已出版的原创绘本,通过征集、评审、展览、研讨和书单推荐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由孔子学院总部组织策划的“中国孩子的书香世界”绘本展,面向全国征集已出版的中国原创绘本,经过专家评审,将精美绘本送到法兰克福书展展出,之后以巡展方式在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展出,在国外推广优秀中国原创图画书。

其次是节目化,即通过专题节目设置来推广原创绘本,这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七巧板》栏目发起的“中国最美故事绘”。节目通过作家谈创作、专家讲阅读、小读者的绘本表演、画家的美术创意分享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推广中国原创图画书,并借助媒体的广泛影响力,让更多优秀原创绘本走向大众。

最后是教育活动化,即通过在幼儿园与小学的专项教育活动来推广原创图画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将近年来获得各类大奖的原创图画书,按照分级阅读的理念,研发为一套适合幼儿园与家庭讲读的中国图画书阅读丛书,通过绘本教学、亲子阅读指导、绘本教师师资培训等多种途径,体系化推广中国图画书阅读教育。

借助这些富有成效的推广渠道,孩子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多元丰富的优秀中国原创图画书,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与中国精神。(王蕾)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80后大叔成“植物猎人”:钻进新疆戈壁峡谷,追寻地球上“消失的植物”

以前发誓不再研究植物了

结果发现还是放弃不了

“植物猎人”杨宗宗的日程跟着花历走。他住在新疆乌鲁木齐,四月积雪融化,他便动身前往北疆寻找野生郁金香和独尾草,等这些早春的“短命植物”都过去,他又会去阿勒泰或伊犁寻找野生的新疆芍药和猪牙花。及至夏天,他会驱车前往帕米尔高原等待翠雀花和克什米尔雪莲的盛开,而当秋天来临,乌鲁木齐周边的藜科植物又成了新的乐园。

过去八年,从小热爱新疆植物的杨宗宗一共发现了8个新物种、拍下2000多种罕见植物开花。2021年起,他将遇到的稀奇古怪的植物与他了解的植物知识都发布在了抖音上:生长在戈壁滩上的扭果花旗杆、初夏时散落在阿尔泰山的全缘铁线莲、牧场上鲜艳的天山红花,盛放在冰川脚下的雪莲花……有些植物,人们在生活中常见却不认识,还有一些则是国家级濒危物种。

图片来源:杨宗宗抖音视频截图

“我做抖音科普,就是想唤醒大家对植物保护的认识。只有提高了大家对物种的认知、提高了国民的科学素养,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的问题。”杨宗宗说。对于他来说,记录并分享这些植物的生命历程,不是别人赋予的责任,而是自己的选择——虽然没走上学术道路,但他仍然确信自己是那个被植物选中的人。

“还是放弃不了”

杨宗宗第一次对植物产生浓厚兴趣是六岁,那时家里有一本叫《新疆中草药手册》的书。书上的绘图让杨宗宗见到了植物各种各样的形态,他觉得它们既神秘又安静。

那时杨宗宗还没见过真正的大自然,他1984年出生于乌鲁木齐市区,与植物最亲密的接触不过是去屋后的花园偷吃花蜜。但他热爱植物。爷爷是党校教授,在家属大院后辟了一块二十平米的土地栽种杏树、葡萄和蔬菜,他常跟着爷爷去浇水,见到新冒出来的杂草,他能蹲着端详老半天。

1996年11岁的杨宗宗在新疆喀纳斯湖研究药用植物

读中学后,杨宗宗对植物更加痴迷。14岁时,他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地采集到一种零星分布的奇怪植物,花很小很密、萼片呈卵状、花瓣呈匙形,他回家翻遍各类植物书都没找到相关文献记载,只得将植物标本寄给中国兰科植物研究泰斗陈心启教授。一个月后,陈教授回信,确认这是新发现的物种“小花鸟巢兰”。

杨宗宗的探索精神很快兑现成了荣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疆第一名……高二时,杨宗宗便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但作为偏科生,杨宗宗的数理化基础薄弱,跟不上课程。大二下学期,他选择离开学校。那几年,杨宗宗相当沮丧。他烧掉了几乎所有与植物相关的书籍与标本。那时他最纠结的事是跟朋友们一起上山玩,朋友问这是什么花,他心里明明很想偷偷看一眼,却故意说:“不知道,现在不研究植物了。”

之后杨宗宗做健身教练、开健身房,生活逐渐富足稳定,然而那种缺失感却始终如影随形。2014年二三月间,奶奶要搬家,让杨宗宗去拿自己的东西。就在以前居住的那个小房间,杨宗宗找到了一本《中国植物志》第68卷。

“以前发誓不再研究植物了,结果发现还是放弃不了。”那个夜晚,杨宗宗翻开了这本用牛皮纸包的书,他发现,世界一下子安静了。

“无形中多了一份传承的责任”

失而复得,使杨宗宗愈发珍惜与植物的感情。有次从国外网站买《哈萨克斯坦植物志》,书皮书页全磕掉了,他便自学书籍修复与装帧,用毛笔蘸乳胶,一张一张粘好。他买了几大摞制作标本的白色卡纸,每周末都去山里采集标本,以前他更偏爱那些好看的,如今却更愿意采集那些难度大的。“可能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而复得,所以好像更能沉浸下去,更有使命感了。”2017年,杨宗宗去向植物学家沈观冕先生求教,事后没多久,老先生就去世了。杨宗宗很悲伤,更觉得“无形中多了一份传承的责任”。

那几年,现实也逐渐严峻起来。杨宗宗去拍新疆郁金香,发现很多人在挖采,他告诉他们白色的鳞茎含有秋水仙碱,吃多了容易中毒,他们却说:“什么郁金香,这是野菜,我们都吃了多少年了?”

天山郁金香

很多人对植物一无所知,对一些濒危物种也缺乏认知。比如阜康阿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遍布伊犁中部,但因其较高的医用及经济价值而遭到滥挖贩卖,到2016年杨宗宗决定寻找阜康阿魏时,它在百度上已经被注明“已灭绝”。杨宗宗找了它三年,才终于在已经被开垦成农田的原产地上找到几棵小苗。

这两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杨宗宗,他意识到研究植物不能只是埋头荒野与书斋,还需要面对人群。

“植物与人的关系最近,无论吃、穿还是观赏、绿化,都有它的参与,但人对植物的关注最少。”在杨宗宗眼中,做植物科普比动物科普更困难。“熊猫、雪豹、猴子各有特点、自带属性,可以影响到人的感情,可植物是中性的,人类的关注点只在于好不好看、能不能吃,所以我现在更要告诉大家它背后的故事以及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

2017年,杨宗宗创办自然里植物学社,全身心投入到了植物科普教育工作中。去年,他又与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出版了《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这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成立24年来第一次支持民间个人团体著书。杨宗宗急迫地想让人们接受真正的知识,他说:“我们要科普的不仅是植物的实用性,还有它的生态价值以及对社会、对整个地球命运的重要意义。”

在短视频上做科普

2021年,杨宗宗入驻抖音,今年5月起,他不仅讲解植物,也把自己寻找植物的过程发布在了账号上。虽然呈现出来的多是成功案例,但其实每次拍摄,都有一半的几率无功而返。

比如7月21日,杨宗宗与搭档雷一鸣一同在阿勒泰地区一个叫三道海子的地方找阿尔泰雪莲。汽车开到哨卡附近便无法前行,二人只能在碎石坡上手脚并用爬行,终于到达海拔三千米的冰川时,雪莲仍然没有踪迹。二人决定分头行动,结果没多久,杨宗宗就遇到了两三米高的巨石阵。巨石阵足足有一两平方公里,像迷宫一样,而此时已过七点,太阳眼看就要落下,风越刮越大,头顶还不断有岩雷鸟飞过。杨宗宗没有找到雷一鸣,只得往下撤,可一路上任凭他喊破嗓子,也没找到同伴。被熊叼了、从山坡上滚下去了……杨宗宗心里晃过很多糟糕的结果,后来一直走到冰川下的山坳里,他才看到对面山头有一个移动的身影。

“出发以后,惊喜与失望总是各参一半。”杨宗宗说,“所以我们的视频永远是未知的,没有脚本、没有文案,记录的都是现场发生的真实情况。”

视频里,杨宗宗经常穿运动T恤出镜,因长途跋涉,他介绍植物时总是气喘吁吁,有时蹲在地上,有时趴在悬崖上,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则会因欣喜若狂而语无伦次。

杨宗宗逐渐发现,这样直接的表达非但没有影响观感,反而发挥了短视频的优势。“短视频直观、生动,特别适合植物,因为植物本身不会动,所以通过动态展示,能更好地让人们接受它。而且它记录我们探索的过程,有惊喜、有失望,人们能感同身受。”杨宗宗说,“比如这几期拍雪莲,我很激动,就有留言说自己听着也很激动,我就觉得大家或许能从我的感受上感受到植物有多么重要、一个人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找到它,以后见了就一定不能采,我想这也是科普的一种效果。”

杨宗宗不仅想把抖音账号做成一个单向输出的科普课堂,也想把它做成一个植物爱好者的交流平台。有人说自己原先不感兴趣,多看了几个视频竟喜欢上了植物;也有人发私信说“终于找到组织了”;还有一个以马齿苋为课题参加科技比赛的孩子来求教,杨宗宗不仅给出专业建议,还让他把不懂的问题发到粉丝群,发动大家一起解决。对于知识分享,杨宗宗的态度一贯慷慨而开放:“我希望通过抖音形成各种各样的讨论,影响更多层面的人。”

如今的杨宗宗早已将植物当成生命之火。他放弃了健身房的事业,收入主要依靠公益基金会的支持、研学课程和做自然旅游导览,偶尔承接一些官方机构的调查项目。

杨宗宗拜访王文采院士

过去八年,他一共发现了8个新物种,其中有5个新物种的论文是与王文采院士联合发表的。对于他而言,这就如同发现了宇宙中的某个小行星一样兴奋,虽然它一直存在,但是是一个叫杨宗宗的人确认了它的存在——“就好像是我把它生下来的感觉”。

植物也以自己的方式慰藉着杨宗宗,每次心里不痛快,他就会坐在工作室,在一盏黄光的小台灯下做标本。

他说:“植物很安静、不攀比,是慢性子,只生活在自己该生长的地方。为了繁衍后代这个目标,它进化出很多本领,这对于人也是一种启发——当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假如不能改变恶劣的环境,那就去适应它,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植物是这样,杨宗宗也是这样。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