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松下除菌喷雾器(日本进口除菌喷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松下除菌喷雾器,以及日本进口除菌喷雾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情人节商家挖掘“颜值经济” 美容小家电走俏

除了巧克力和鲜花,美容小家电正成为不少网友情人节礼物的不二选择。

红网长沙2月13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杨淑华)马上迎来情人节,除了巧克力和鲜花,美容仪、面部按摩器、睫毛卷翘器、甩脂机等美容小家电也正在成为不少网友情人节礼物的不二选择。2月13日,红网记者从长沙苏宁、国美等卖场了解到,虽然相对于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大家电来说,美容小家电在销量上还不在优势,但是销售额近两年都在增长,特别在线上销售量每年都在翻倍增长。有人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在这个情人节, “颜值经济”正成为继“懒人经济”后的又一大热门关键词。

美容小家电品类多

黄小姐做日韩代购好几年了,最近一周她的朋友圈几乎一天24小时除了刷化妆品外就是日韩的一些美容小家电。价高的如韩国产的童颜机,一台要3000多元,也有人订购,“以前一个星期卖一两台,打着情人节礼物的噱头最近一个星期一天最多可以卖30台。”黄小姐说,不过更多的顾客选择的还是1000多元的产品。

2月13日,红网记者走访长沙市的商城、家电卖场以及化妆品店,几乎都开辟了美容小家电柜台。大商场主要销售飞利浦和松下等品牌的脸部美容器和女用脱毛器。按照功能来分,大致可以分为洁面、刷牙、化妆、脱毛四大类,另外还有些按摩、烫发甚至减肥的小玩意。除了价格“辣霍霍”的菲利普超声震动牙刷,各种摆在实体柜台的洁面仪许多都不下1000元,也有屈臣氏的不到100元。“纳米”“超声波”和“离子”等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除了洁面和牙刷,化妆类的小家电更多。补水保湿的有蒸面机、喷雾器,如松下就有纳米水离子美容仪、纳米蒸汽美容仪、冷敷美容器;按摩有温热按摩器,脸部或全身都能用;眼部按摩器,通过棒状小玩意儿微震按摩活跃眼部微循环,解决眼周暗沉、黑眼圈、眼部细纹和眼睛浮肿等四大问题,改善眼部问题基辅。另外,还有睫毛翘卷器、修眉的美容修剪器、彩光嫩肤仪、洗头按摩仪、精华导入仪等。

使用效果说法不一

美容小家电几乎都打着“高科技牌”。例如,洗脸刷一般都号称使用“纳米技术”可以达到皮肤保湿、美容的目的;而导入美容仪都号称运用“离子技术”可“通过离子导入和导出功能,加强皮肤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和残留物”,同时配合导出精华素,还可以将隐藏在肌肤深处的化妆残留物吸出,减少皮肤色斑、老化等问题。

些美容小家电的效果真的那么神奇吗?长沙市民周女士是朋友们公认的美容达人,她爱当小白鼠,使用各种美容产品,更爱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使用心得。从2012年开始,周女士先后购置了蒸脸仪、洁面仪、黄金美容棒、离子导入仪等。在佳佳看来,美容仪器使用得当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些网友反映,其实效果并不像广告中说的那么玄乎,有的甚至还用出了副作用。

郑女士上半年去日本旅行,也跟风买了一款脸部按摩器,“说是有提拉紧致的效果,但我每天早晚坚持各用一次,将近半年了也没见效果在哪里。”红网记者对随机20多个美容小家电用户进行了调查,6成的网友表示使用过后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几乎都强调要坚持使用。也有像郑女士这样遇到的问题是效果不显著,还有些网友使用后却出现冒痘痘、皮肤过敏等症状。

谨慎使用美容小家电

据《中国美容护理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个人美容需求量已超过日韩,居亚洲第一,而在世界仅次于美国、法国,排名第三位。由于中国人口多,需求量大,按照人均需求,中国的美容护理市场还具有15-18倍的增长空间。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巨大的商机已经凸现,大量的个人美容护理新产品、高科技美容家电产品在近两年纷纷问世。

不过由于美容小家电直接作用于皮肤,因此产品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在长沙开了一家美容馆从事美容行业十几年的苏美辰说,如果选择品质不佳的美容小家电,发生蒸脸器内部的沸水溅出、电磁辐射、高温烫伤、弱酸性腐蚀性成分腐蚀皮肤表面角质层等情况,就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建议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产品。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美容小家电多采用震动、冷热交替等方式来达到美容的效果,直接与消费者面部接触,而人的皮肤情况有不同,消费者使用效果很难保证。苏美辰说,她并不推荐使用美容小家电,尤其是一些每天使用两次的洁面仪,可能会导致过度清洁,一些皮肤容易过敏的人,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过度洗护引起的。另外眼下很流行的电动美容棒也需谨慎使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美容小家电的振动按摩意义对于美容效果而言并不大。

消毒卡、银离子喷雾……这些防疫“神器”靠谱吗?

“返工后,口罩、手套不够?日本含氯‘消毒卡’,抵御身边活病毒!”“三价银离子,病毒天敌,长久抑菌抗病毒!”“精油小分子穿透病毒包膜杀死病毒”……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批号称可以抵御病毒、预防新冠肺炎的商品在网络和实体店热卖,有的打着“高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这些防疫“神器”靠谱吗?“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是“黑科技”还是忽悠人?

最近,一种声称佩戴在身上就可杀菌防病毒的“消毒卡”成了“网红”。记者在一家淘宝店看到,一款来自日本的“消毒卡”月销量达到3368件。“刚拆封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稍微过一会儿就感觉吸入的空气明显清新了。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每次出门必带。”一位消费者这样评价。

记者了解到,这种“消毒卡”又叫“杀菌卡”“防护卡”,有多种牌子,价格在100元左右,大多是卡片状,号称佩戴在胸前或装在口袋内,可持续散发二氧化氯,随时随地净化使用者周围半径50厘米内的空气,隔离细菌、病毒、雾霾、烟味、花粉等,一张卡片有效期30天。

这种“消毒卡”真的有用吗?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董川说,二氧化氯是一种氧化消毒成分,可以杀菌消毒,但前提是要达到一定浓度。在脖子上挂个消毒卡,生成一点低浓度二氧化氯随风飘散,作用非常有限。如果浓度达到能把病毒杀死的程度,则消毒卡需要很大,并且那时高浓度的二氧化氯对环境,特别是人体的上呼吸道、眼结膜等都是不利的。

一种名为“三价银离子消毒喷雾”的产品也受到追捧。这种产品声称,三价银离子杀菌效率是酒精的60000倍,同时具备长久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一喷即成膜,和口罩搭配使用,喷于口罩内外侧,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喷口鼻。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见到真正与三价银离子相关的产品。”科学松鼠会会员、清华大学化学博士孙亚飞告诉记者,银离子确实有一定的抑菌、杀菌效果,但病毒与细菌不同,杀菌并不等同于能够杀灭病毒。目前,尚无权威机构证实银离子对新冠病毒的作用。

石墨烯口罩、随身空气净化器……众多“高科技”产品令人“大开眼界”。对此,专家表示,这些产品打着“高科技”的旗号,有的是纯忽悠,有的具有一定科学性,但实际效果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老面孔”卷土重来

真假“高科技”应接不暇之时,一些“老面孔”也借着疫情卷土重来:乳铁蛋白、益生菌、精油……这些打着“提高免疫力”“预防新冠”旗号的商品到底作用几何?

“抗冠状病毒”“战疫抗疫防病毒”“防范病毒除菌杀菌”……在淘宝网上搜索关键词“精油 病毒”,会跳出众多打着“抗病毒”广告语的产品。其中一款名为“艾美丽莎 罗文莎叶精油”的商品在图片和商品名称中都标示了“抗冠状病毒”的宣传语,一瓶5ml的精油售价69元,已有23笔交易记录。

对精油抗病毒功效,不少网友表示质疑。一位网友说,身边一群人天天在家里熏精油,口罩上抹精油,说是精油小分子能穿透病毒包膜杀死病毒,总觉得是在收“智商税”。

“有一些精油确实有杀菌抑菌的作用,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对病毒有效。”孙亚飞告诉记者。

益生菌也成为不少人追捧的“防疫灵药”。记者在太原一家药店看到,一位戴口罩的顾客正在咨询益生菌产品。这位顾客表示,益生菌可提高免疫力,吃了也没有副作用,赶上疫情期间,多备一些,全家人都吃上。

对此,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邱服斌表示,人体胃肠道也是免疫器官,如果胃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免疫力下降,服用益生菌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人体没问题,也没有服用的必要,益生菌并不是什么防疫神药。

此外,乳铁蛋白提高免疫力也是一大防疫热门。邱服斌表示,乳铁蛋白是母乳的核心免疫蛋白,确实能提高宝宝免疫力,但这和额外补充的乳铁蛋白不是一回事,后者进入人体后会水解成蛋白和铁,可对人体起到补铁的作用,对于缺铁人群有好处。对于成人来说,不要把乳铁蛋白作用神化。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其中提到,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舒贝母婴用品商店在其店铺微信朋友圈中销售“澳奇达乳铁蛋白粉”,宣传“乳铁蛋白、益生菌、VC可以有效抑制SARS冠状病毒感染”等内容,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被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

破“神器”需监管和科普双管齐下

专家表示,一些商家搭上预防新冠肺炎的顺风车,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购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对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疫情防控期间广告发布加强了监管。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伟表示,疫情期间违法广告危害更甚,一方面要加大广告监测监管力度,对医疗单位、药店、户外广告、网页广告等重点区域加派人员、加密频次,专项监测;另一方面,对违法广告的处罚,应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就高不就低,顶格处罚,形成震慑。

记者了解到,一些产品明显违背专业知识、生活常识,但往往有人“病急乱投医”,有的只求心理安慰,还有的信以为真。

对此,长期致力于科普工作的孙亚飞表示,现在科普有时不及谣言跑得快,公众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可加强与科普人的联动,一方面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提高公众辨别力;另一方面,可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建立快速有效的监管机制。(记者王菲菲、马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