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化妆品试用装过期处罚案例(化妆品试用装管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化妆品试用装过期处罚案例,以及化妆品试用装管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1.1亿!揭秘美业天价罚单背后 _ 请回答2023

近日,演员潘粤明因违法代言保健品被罚没近52万元。当日,该事件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截至目前,相关词条已引发2.6亿阅读量。

赶在2022年末,“明星代言翻车”队再加一分。

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国内美妆领域个人或商家处罚案例共罚没1.1亿元。从事件上看,处罚原因涉及功效宣称违规、标签不合格等,而从品类来看,处罚案例涉及染发膏、防晒、美容仪器等多个热门品类。

在这1.1亿元罚金背后藏着哪些原因?又给即将到来的2023年带来哪些警示?

1.1亿罚单背后

藏着5大雷区

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美妆相关企业、机构及个人被国家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中,被罚原因可分为以下5类。

1、虚假功效宣称,合计罚单超120万。

今年,依然有不止一家美妆企业在化妆品功效宣称问题上栽倒。

典型如霸王。其在微信小程序上销售的本草堂红润焕采滢亮礼盒和红润焕采洁面乳,属普通化妆品,不具有其所宣称的“亮肤白皙”“改善暗黄” 等功能。另外,霸王抑菌洗手液和丽涛除菌去渍2合1洗衣液检测报告显示,不具有其所宣称的“有效杀菌99%”等功能。霸王(广州)有限公司最终被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0万元。

无独有偶,广州市北诗化妆品有限公司宣传旗下产品“86%试用者嘴唇明显粉嫩诱人,97%试用者腋下、肘部等变白变嫩”;北京微媒良品科技有限公司宣称旗下普通化妆品能够“快速美白淡斑”等内容,均无法提供广告宣称依据,分别罚没约35万元和23.6万。

未及时在国家化妆品备案系统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也成了很多企业被罚的原因。天津市旺通工贸有限公司丽芬化妆品厂和天津美之路化妆品有限公司就因此分别被罚1万元。

2、踩中“干细胞”等雷点,普通化妆品“硬蹭”特殊化妆品功效。

2021年9月,国家药监局曾明确发文,“干细胞化妆品”是伪概念。今年就有企业踩中了这一雷点。

1月,爱仕兰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因在一款面膜产品预售宣传中违规宣称“干细胞”,罚款30万元;10月,昆岸(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宣称其所售化妆品“欧华妍海藻精粹呼吸泡泡面膜”含有“紫球藻干细胞”,被处罚2.55万元。

此外,针对宣称“孕妇适用”的化妆品,今年监管部门也给出了首次处罚。8月,天津盛世永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十月天使蓝睡莲保湿净颜乳、十月天使蓝睡莲保湿爽肤水等普通化妆品产品,均标识有“孕妇适用”标签。

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宣称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适用的产品属于特殊化妆品中的新功效产品。基于此条例,该企业被罚款5万元。

除此之外,因普通化妆品宣称“抗衰老”“377”等特殊化妆品功效,被罚的案例也屡出不穷。

3、进口品无中文标签或标签标注虚假,话梅“中招”。

新规落地后,进口化妆品的中文标签问题成为了监管重点之一。

例如上文提及的爱仕兰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因从日本进口化妆品没有使用或加贴中文标签被罚没52万;苏州艾尼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分公司在给学员进行美妆培训时,使用并销售无备案、无中文标签的化妆品被罚23万元;淘宝店主曹某也因在其网店中销售无中文标签的某国际大牌化妆品,被罚没48万元。

同时,标签不符合规定,或标签标识的成分与注册配方不一致等虚假标签问题,也是今年企业被查处一大重点。

例如上海话梅乐享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CLARINS娇韵诗”品牌焕颜弹力日霜(5ml)四个品牌24款化妆品标签上缺少成分表、生产批号、进口化妆品备案文号等内容,被罚88.7万余元;广州红鑫龙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染发膏产品因化妆品标签标注虚假被罚没43.6万元。

 

图源话梅HARMAY官公众号

 

4、偷换原料或采用禁用原料,单笔被罚超百万。

原料对于化妆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盘点今年被罚案例,也有不少企业因使用过期或禁用原料被重罚。

比如,漳州怡嘉化妆品有限公司因使用过期原料生产73492瓶植护婴儿润肤霜,被罚没116万;上海生态美日化有限公因使用禁用原料“氯倍他索丙酸酯类似物II”、被罚28.9万;上海倩菲儿化妆品有限公司也因禁用原料倍他米松被罚没21万元。

此外,还有企业生产有效成分浓度不足或生产未取得专利的成分被罚。

例如汇芬丝(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威娜伊露米娜染发膏紫罗兰 12(配合 3%,6%,9%威娜伊露米娜双氧乳使用)”产品中有效成分之一的间苯二酚浓度未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被罚60万元;广州市瑞姬化妆品有限公司就因生产已被注册的专利成分“烟酰胺和丹参(SALVIA MIL TIORRHIZA)提取物组合”被罚没21万元;

5、冒牌产品泛滥,涉案总额近6000万。

一直以来,国内电商平台上冒牌产品泛滥成灾。因此,假冒伪劣产品或商标等问题,在2022年也是被严打的重中之重。

例如一涉案团伙收购正品化妆品空瓶、购买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等国际大牌正品化妆品稀释后再灌装,该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涉案金额超3100万元;还有另一团伙靳某等5人销售假冒修正烟酰胺精华液涉案2520万元。

企业侵权商标亦是处罚重点。广州奥希尼化妆品有限公司就因侵犯PERFECTDIARY/完美日记旗下恣意出色丝绒细管口红包装和装潢,被罚50万元;义乌市爱之语化妆品有限公司侵权Chanel/香奈儿标志性的 N°5 五号香水被罚40万元。

染发/防晒/美容仪/面膜

4大品类成“黑榜”常客

12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53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含牙膏)的通告,安热沙、娜丽丝、采洁等知名防晒、染发品牌上“黑榜”。

仪美尚梳理发现,上述两类一直是重灾区。其中,染发产品连续两年跻身不合格产品TOP 1,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或不符合化妆品注册、标签虚假、标签漏标、商标侵权等,是染发类产品最常见的被罚原因。

比如,产品标识名称为“韩妃染发膏”系列化妆品多次被国家药监局点名批评,染发膏主体广州市韩妃化妆品有限公司已被要求责令整改并立案调查。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而菌落总数超标、未检出产品标签标示的防晒剂等,则是防晒类产品常见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染发、防晒类产品因准入门槛低,复购率高,消费者渗透率高等原因,市场乱象一直存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企业会出于配方保密、减少成本等多种原因,触犯法规条例。”

今年大热的美容仪器也频繁出现在处罚名单中,被罚原因常为广告虚假宣传,且翻车的美容仪器品牌大多在业内知名品牌。

10月,ReFa关联公司爱姆缇姬(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和Miss Arrivo幻影美容仪代运营公司上海奋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均因虚假宣传吃下罚单,合计被罚65万元。

前者虚假宣称一款吹风机有改善发质的功能,被罚45万元。后者则是在广告的真人案例中,出现虚假仪器功效测试,图片对比经技术手段修改,夸大产品功效,内容虚假,被罚20万。

11月,宙斯美容仪也因三项检查不达标,其关联公司被罚没150万元。同期,“上万元美容仪致脸部凹陷”等热搜话题,也引发行业对于美容仪的关注。据悉,产品质量不达标、出现安全事故、虚假宣传泛滥等问题,已成为国内美容仪产业的痼疾。

除上面这3类外,面膜和精华液类产品,也由于不合规、未取得生产批号、虚假宣传、成分作假、功效宣称等问题被多次处罚。例如恩客斯(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因为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且包装违法宣称功效“美白”的面膜被上海药监局罚没64.23万元。

多起“禁业”警告!

明年监管走向三大趋势

在多个违规事实背后,监管部门也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等新规,给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家监管部门开具了不止一张“禁业”罚单。

例如广州恒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儿童化妆品使用禁用原料“氯倍他索丙酸酯”、“卤倍他索丙酸酯”和“赛庚啶”等,且金额较大,企业、法定代表人、生产负责人三方均被禁业处罚:10年内不予办理该公司提出的化妆品备案和受理其提出的化妆品行政许可申请,企业法定代表人吴某某及生产负责人莫某某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来源:广东省药监局

 

“可以说,以备案人为主要主体的处罚制度,是2022年化妆品监管行业一大特点。”合肥市筱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郭晓峰指出。无论是原料端、生产端还是营销端,无论备案人本身是否知情,一旦出现问题,备案人都会作为第一责任人接受相应处罚。

此外,随着化妆品功效评价体系将正式实施落地,产品评价开始遵循科学标准是今年行业的另一特点。郭晓峰表示“行业监管总体精准落实新规,体现了压实主体责任、全程监管、事后监管的特征。”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3年,郭晓峰认为,除了像2022年一样继续压实备案人主体责任之外,化妆品行业监管或还有三个走向:

一是国家监管可能将加强各类电商平台的监管责任,相关处理办法也将会出台;

二是打假举报类奖励处理方法可能会面临改革,越来越多地方监管部门不再给予举报人奖励,恶意职业打假问题有得到改善;

三是可能会进一步推进“量化分级制度”、官方“禁用词库”、“美白原料清单”等此前已经试行的事项。

对此,郭晓峰建议,企业应该全面审视自身能力,决定是否承担备案人身份。作为备案人也应该主动拥抱新规,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企业还应该在工作中形成留痕制度,以便自查、追溯。

除此之外,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广东分部市场负责人莫嘉仪也提醒到,2023年,商家和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节点

2023年1月1日起,备案产品包含的所有成分都需要提供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2024年5月1日起,商家需要在注册备案时提供产品的完整版安全评估报告,其中所涉及的原料安全相关信息无法再直接引用历史最高使用量。

“企业要学会梳理自身产品配方所有原料,建立常有原料成分安全信息数据库,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法规节点。”莫嘉仪给出建议。

文:九思

责任编辑: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