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语音程控交换机是什么东西(语音程控交换机怎么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语音程控交换机是什么东西,以及语音程控交换机怎么接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程控交换机功能及组成(基础)

 

程控交换机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完成控制、接续等工作的电话交换机。程控交换机通常是说用于电话交换网的交换设备,它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电话的接续,下面我们就通过程控交换机的功能及组成来一起了解一下程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原理:程控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基本划分为两大部分: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程控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1、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2、 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馈电(Battery feed):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

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监视(Supervision): 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编解码(CODEC):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

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3、 出入中继器

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它的功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模拟中继接口单元(ATU),其作用是实现模拟中继线与交换网络的接口,基本功能一般有:

发送与接收表示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释放等)的线路信号。

转发与接收代表被叫号码的记发器信号。

供给通话电源和信号音。

向控制设备提供所接收的线路信号。

对于最简单的情况,某一交换机的中继器通过实线中继线与另一交换机连接,并采用用户环路信令,则该模拟中继器的功能与作用等效为一部“话机”。若采用其它更为复杂的信号方式,则中继器应实现相应的话音,信令的传输与控制功能。

数字中继线接口单元(DTU)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中继线与数字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它通过PCM有关时隙传送中继线信令,完成类似于模拟中继器所应承担的基本功能。但由于数字中继线传送的是PCM群路数字信号,因而它具有数字通信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帧同步,时钟恢复,码型交换,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即要解决信号传送,同步与信令配合三方面的连接问题。

数字中继接口单位的基本功能包括帧与复帧同步码产生,帧调整,连零抑制,码型变换,告警处理,时钟恢复,帧同步搜索及局间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如同模拟用户电路的BORSCHT,也可将数字中继单元的上述8种功能概括为GAZPACHO。

4、 控制设备

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

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记忆 • 鞍钢 _ 滕长宽讲述:鞍钢万门程控电话是这样开通的

滕长宽,1946年出生,辽宁鞍山人,锦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曾任鞍钢电修厂副厂长,鞍钢程控电话工程指挥部指挥长。2006年退休。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我今年74岁了,在鞍钢工作了近40年,可以说鞍钢承载了我所有的职业记忆,而在这些记忆里,万门程控电话的开通是我最难忘的,我觉得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值得记载的事情,更是鞍钢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赶超一流的具体体现。

24岁那一年,我由锦州工学院毕业分配到鞍钢电修厂电信车间工作,当时跟我一起分到电信车间的还有来自北京邮电学院、北京航空学院、东北工学院等23名大学生。当时的鞍钢电修厂电信车间主要负责全公司电话的集中管理和维修工作。说起来,我刚上班时,电话还是稀罕物,鞍钢虽然有40万名职工,但是除了炼铁、炼钢等重要厂矿的班组能有一部电话外,大多数都是一个车间才有一部电话,而且许多电话都是内部电话,只能在一个厂之间相互通话,厂与厂之间联系的电话全鞍钢也不过才有3000门。

当时的电话,跟我们今天的电话也不一样,在电信车间机房有电话交换机,职工打电话需要通过这些交换机发出信号,由此可以知道,电话交换机在当时对于通话的重要性。当时我们使用的是步进式电话交换机,挺陈旧的,故障多,维护成本也挺高,而且通信质量也不好,比如噪声大,还经常会出现错号、掉号、串号和声音不清等情况。总之,因为通话不顺,的确给鞍钢生产和经营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1991年,鞍钢万门程控电话开通。

从上世纪80年代末,鞍钢汇集了相关力量,开始着手研究电话问题,希望尽快解决打电话难的情况。最终落实是在1991年,鞍钢引进了12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这种在当时国际上很先进的电话交换机进入鞍钢,以高效、清晰的通话质量赢得了职工的广泛好评,也结束了鞍钢内部生产打电话难、与市政部门打电话难、与国内和国际打电话更难的历史。那是鞍钢电话进入到一个新时代,我还清晰地记得,1991年8月7日《鞍钢日报》刊登邮电部的贺信,祝贺鞍钢万门程控电话开通剪彩。

虽然已经过去快30年了,现在回忆起来,我还是能够记得当初程控电话在鞍钢安装时职工们的喜悦心情。当时,我已经是电修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了,我记得在即将开通那几天,我们电修厂的职工都处于兴奋状态,虽然大家手头的工作都很多,但是工作的热情却一点不减,大家都为能参与到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鞍钢的电话机跟随交换机的发展,大致分为手摇磁石电话机、拨盘式电话机、按键式电话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5年的人工交换机阶段。鞍钢最早采用的是磁石式电话交换机,接着出现了共电式电话交换机,这些都是人工交换机,必须由接线人员来完成电话的接线和拆线。然而,这个阶段的电话因为容量小、操作程序多,需要大量的人力,话务员的工作十分繁重,运行速度也很慢。不过,即使是这类电话交换机,在鞍钢恢复生产的年代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在电修厂的厂史上就曾经看到,1950年9月30日电信车间的马淑琴被评为鞍山市首届劳模,并在大会上介绍了鞍钢恢复通信的经验,这足以说明鞍钢和鞍山市对电信工作的重视。

第二阶段是1956-1990年的机电式自动交换机阶段。1956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鞍钢通信十分重视,批准鞍钢引进了德国52-C步进制电话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电路简单,每个选择器都有各自的话路和控制部分,发生故障时影响面小。1985年初,鞍钢又安装了国产HJ-921和47纵横制电话交换机,共计4000门。这两种交换机都采用具有机械动作的电磁元件构成,它们都属于机电式交换机。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现在的数字式电话程控交换机。说起来,程控交换的大发展是我国通信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它几乎可以说是那个通信大发展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国通信行业从引进走向创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中国建设超大规模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

鞍钢的电话走过这三个阶段,也是鞍钢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记得当年鞍钢电修厂电信车间主任刘全业、交换机工程师孙万阁、网络工程师李志勋、电话修理工程师崔桂荣、技师李殿俊等专业人士,都是全程参与到程控交换机这个项目的,他们对于新旧交换机接口方案的改进和实施都提出过建设性意见,也都为鞍钢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贡献过力量。

上世纪80年代末,鞍钢程控电话二局举行送电仪式。

鞍钢当年实现程控电话的交换,在钢铁行业也处于领先水平。之所以能够率先解决电话的问题,跟鞍钢领导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当时,鞍钢主要领导亲自抓此事,组织计划处、计控处、设计院以及电修厂联合开展此项工作。大家通过考察及查阅信息资料,先后与美国ATNT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NEC和富士通公司联系,进行详细技术及经济指标比较,最后决定与日本富士通公司签订1.2万门大型局用程控电话交换机合同,总金额是298万美元,比国内引进同等设备节省约60万美元。

为了使项目顺利推进,1988年9月成立了项目指挥部,公司决定由我任指挥部的负责人,指挥部的成员来自鞍钢设计院、计划处、计控处、电修厂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我记得我们指挥部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密,工程例会、技术专业会、国外专家联席会、招标会等,单是召开这些会议就超过200次。而设计院关英镇、王宝东,计划处孙仲言、董春华、高波,计控处赵吉库、李德仁等领导和负责同志都是其中的骨干力量。还有国贸公司、设备处、供应处、外事办等部门都给予我们大力帮助和支持。电修厂的苏兴普厂长,以及何振奎、刘全业、赵兴东、史岩立、顾洪海等专业人员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费用、工期、业务管理更是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电信车间送出国培训的20多名大学生,他们都为鞍钢第一代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发展流下汗水。

在那个年代,引进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可以说是世界上技术比较先进的设备了,然而鞍钢并没有此类的专业人员,为此指挥部决定开展培训。我们先是安排电修厂电信车间负责人、工程师及老师傅讲课,还多次邀请鞍山市电信局总工程师顾俊峰及专业技术人员讲课,先后为50多名年轻的程控技术人员培训,为鞍钢通讯事业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1989年,滕长宽(站者右二)获得日本培训证书。

同时,鞍钢还特意组织包括设计院、计控处、国贸公司、电修厂等单位的20多人,分别到日本和新加坡开展专项培训,由我率团。我们出发时正值夏天,大家闯“高温关”“语言障碍关”“身体不适关”“生活不习惯关”“上机操作关”等各种困难,早出晚归、抓紧一切时间研讨。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们都掌握了程控电话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理论知识;学会了程控交换机维护和修理,以及故障识别排除;还有开通、停话、呼叫转移、三方通话、会议电话、长途电话、国外通话、拆插功能、光缆传输等技能业务。在隆重的毕业典礼仪式上,日本培训中心长小沼武昭为学员们颁发毕业证书并讲话。他说:“鞍钢的学员是我们中心历届学员中素质和成绩最好的一届。”他还特别提到了石岩力、顾洪海、张立广、刘衍林、王宝东等学员的名字,大家优异的表现也为鞍钢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990年,滕长宽(左四)与日方专家交流学习。

其实,只有走出去才能体会到身为一名鞍钢人的自豪。在国外学习时,当听说我们是从鞍钢来的时候,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新加坡人都会表现出很尊重和信任的样子,也会为我们提供各种方便。比如在新加坡学习期间,祖辈是福建潮州人的新加坡电信东局局长陈杰州,听说“鞍钢团”来了,多次亲自陪伴我们一起听课,还破例带着我们参观了新加坡东局先进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房和海底光缆,这样的学习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在日本学习期间,富士通公司取缔役社长(相当于总经理)金子茂和先生得知“鞍钢团”到来后,经常到培训中心了解我们的学习、操作、生活等情况,并同意我们参观富士通公司和日本著名的小山工厂。小山工厂是世界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生产线工厂,那个时候就是一座无人的现代化工厂,很多外国政要都参观过该厂。当时,我们都为小山工厂先进的技术设备所感叹,大家都觉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记得在告别晚宴上,金子茂和先生对我们说:“中国发展很快,我们要互相学习。”那个时候,我深深体会到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威望提高了,外国友人对中国人民更尊重了。

鞍钢程控交换机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先后有15人次的日方专家参与。我记得,有位佐佐木宰专家,工作的时候尽职尽责,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看着他这么认真地工作,大家私底下都叫他“鞍钢名誉职工”。还有位石川英司专家,最初因为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在工作中经常发脾气,鞍钢有关部门就想方设法地调整食谱,很快他就吃到了满意的食物,也能够安心工作了,还和许多鞍钢职工成了朋友。

在与这些外国专家的交流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因为设备出现一些故障, 1991年7月23日至26日,日本富士通公司交换机事业部长小泽嘉宪就带了3个人来到鞍钢对设备进行维修。其实我们先前已经对设备进行了处理,故障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猜想应该是无法修补的故障。日方专家来了先到现场查看了设备,然后与我们进行了两天十分艰苦的谈判,最终日方同意无偿提供价值4万美元的交换机和60块信令板、接口板及专家服务费等,这算是我们与日方的第一次过招,取胜的原因是鞍钢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过硬。

当时,为了使这个项目顺利实施,鞍钢还特意建设了“综合信息楼”,这个大楼可谓是鞍钢电信史上技术最先进、投资最多、难度最大、涉及面较广,施工时间较长的工程项目。我记得特意动迁了鞍钢大白楼西侧的5个厂房,动迁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那些房子多是日伪时期留下的防空洞、游泳池,这给安全爆破了增加难度,用了一个多月才全部完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部分外委施工费用,在改造系统调试和各局管网敷设等技术复杂的任务时,都是由电修厂电信车间自行完成的,这项工程也锻炼了我们的职工队伍,大家的业务能力均得到提高。

1991年3月末,工程完成了,鞍钢便派我和计控处副处长赵吉库到邮电部申请开通入网。经审查,邮电部同意当年的5月18日鞍钢电信网加入国家通讯公用网。这可是鞍钢通信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记得是当天22点,指挥部下达的命令,200多名电信员工按规范要求,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作好准备。24点整,鞍钢1.2万门F-150日本程控电话交换机一次割接成功,正式开通试运行。

后来,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同年的8月6日便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这也代表着鞍钢正式进入通信新时代。

现在,虽然我已经退休了,却还是很关注鞍钢的电信发展。比如2016年,鞍钢对传统电信网进行“一步到位”的全光网改造,普及光纤入户,实现了全程传输光纤化。这就让我很兴奋,这意味着鞍钢告别“传统铜缆程控交换通信”,迈入领先的超宽带、大视频、全智能的“全光网”新时代。

而现在在鞍钢,从矿山到炼铁、炼钢,再到现代化的轧钢生产线,都在利用可视电话实时、准确、快速地传递生产指挥的语音和图像,这是鞍钢现代化大生产新的通信革命,这些新的系统既是鞍钢大生产的顺风耳,又是千里眼。当今的鞍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品牌,鞍钢也已经成为世界的鞍钢!

来源:鞍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