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三星bx2350显示器(bx2350显示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星bx2350显示器,以及bx2350显示屏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内镜窄带光成像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

引用本文:冯玉灵, 张海军, 林凯, 等. 内镜窄带光成像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 39(4): 318-321.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10225-00960.

内镜窄带光成像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

冯玉灵 张海军 林凯 顾竹珺 汪星 刘海峰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镜中心,上海 200062

通信作者:刘海峰,Email:

食管息肉指食管的黏膜上皮增生导致的局限性隆起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2]。目前临床上儿童食管息肉相关研究报道相对较少[2‑6]。内镜已成为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食管息肉性疾病在文献中亦有报道,但目前文献报道的食管息肉诊疗多采用传统白光内镜进行观察,窄带光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在其应用相对较少,应用NBI内镜诊疗儿童食管息肉的报道更为少见。为了探讨NBI内镜在儿童食管息肉的诊疗价值,对本院收治的35例儿童食管息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上海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发现食管增生性病变患儿共35例,占同期胃镜检查总人数的0.9%(35/3 889),其中男22例(62.9%,22/35),女13例(37.1%,13/35),年龄(9.52±3.33)岁(3~15岁)。患儿均因存在消化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症状包括腹痛22例(62.9%)、呕吐9例(25.7%)、异物感4例(11.4%)。

2.检查方法:采用具有NBI功能的胃镜(日本Olympus GIF‑H260或H290)。检查食管时常规白光模式进镜,NBI模式退镜,当白光模式下进镜找到病变并观察后,通过操作部按钮直接切换成NBI模式观察息肉表面的微细形态进行评价,如白光未发现但NBI退镜时发现的病灶,在使用NBI模式观察后再次切换为白光模式对病灶进行观察和评价。病变特点包括数目、生长形态、大小、血管结构形态等,其中息肉血管特点参考日本内镜学会AB分型[7]以及食管肿瘤的相关文献[8],观察息肉微血管及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IPCL)进行分型预测。根据息肉形态、大小及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活检、电切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所取标本均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患儿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息肉内镜下检出情况:35例患儿共发现食管息肉样病变70枚。其中27例(77.1%)患儿食管息肉为单发,8例(22.9%)为多发(两枚及以上数目),多位于食管远端(图1)。小息肉(直径<0.5 cm)最多,占68.6%(48/70),0.5~<1.0 cm直径息肉占22.9%(16/70),1.0~2.0 cm直径息肉占8.6%(6/70)。无蒂息肉59枚(84.3%),亚蒂息肉6枚(8.6%),有蒂息肉5枚(7.1%)。合并疾病的检出情况:浅表性胃炎18例(51.4%),反流性食管炎6例(17.1%),食管裂孔疝1例(2.9%),幽门螺杆菌感染12例(34.3%),食物过敏(血清IgE增高)3例(8.6%)。

2.息肉病理结果:胃镜检查合计共发现息肉70枚,内镜下予活检或摘除后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非肿瘤性息肉37枚,其中炎性息肉9枚(图2),增生性息肉28枚,3例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肿瘤性33枚(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根据病理结果诊断32例食管非肿瘤性患者及3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患者(图3)。

3.白光内镜及NBI内镜检出结果的比较:本组白光内镜下初步发现食管息肉共65枚,而检查同时切换NBI模式后显示食管息肉共70枚(图4),较白光模式多发现5枚息肉,占发现息肉总数的7.1%(5/70),且这5枚息肉直径大小均<0.5 cm。

分别在白光及NBI模式下判断息肉性质,NBI内镜对食管肿瘤性息肉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31/33)和89.2%(33/37)。白光内镜对食管肿瘤性息肉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30/33)和78.4%(29/37),均低于NBI内镜,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784,P<0.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864)(表1)。

表1 白光内镜和窄带光成像内镜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枚)

 

 

 

组织病理诊断 白光内镜 窄带光成像内镜
肿瘤性 非肿瘤性 肿瘤性 非肿瘤性
肿瘤性 30 3 31 2
非肿瘤性 8 29 4 33

 

 

 

4.内镜治疗及随访情况:70枚息肉中,48枚采用活检钳直接夹取,8枚采用圈套器直接电凝电切,14枚采用EMR切除。止血方式,其中55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6枚使用钛夹夹闭创面。35例患者均2年内随访复查胃镜,仅1例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患者复发,予再次切除并采用APC治疗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讨论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胃镜检查在儿科的应用日益增多,既往国内外报道儿童食管息肉的发生率约为0.14%,其息肉的诊断多依赖于传统白光内镜[2,4‑6]。而本研究中食管息肉的检出率为0.9%(35/3 889),推测NBI内镜对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有促进作用。

图1 食管息肉内镜下表现 1A:食管息肉位于胃食管交界处,单发,无蒂,大小约0.3 cm×0.2 cm;1B:食管息肉位于食管远端,多发,图示为最大者,其大小约0.5 cm×1.0 cm,有蒂,呈菜花状,表面黏膜充血伴轻度糜烂 图2 食管增生性息肉镜下表现及治疗后随访结果 2A:白光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局部隆起;2B:窄带光成像内镜下,息肉病灶处与正常黏膜间分界清楚;2C:组织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HE ×100;2D: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发现食管管壁光整,未见息肉复发 图3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镜下表现及治疗后随访结果 3A:白光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充血水肿伴轻度糜烂;3B:窄带光成像内镜下,可见息肉黏膜下微血管呈青紫色,形态不规则,呈交叉分布;3C: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局部角化不良,见挖空细胞以及急慢性炎细胞浸润 HE ×100;3D: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未见复发息肉 图4 食管息肉白光和窄带光成像模式下对比表现 4A:白光内镜下仅见黏膜颜色轻度变化;4B:窄带光成像内镜下可见黏膜隆起明显,与周围分界清晰,局部可见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呈A型

本组35例病例中男22例、女13例,临床症状包括呕吐、呕血、吞咽困难、腹痛、胸痛及生长缓慢等[2]。病例资料中以腹痛最多见,部位以中上腹为主,其次为呕吐。胃镜检查证实部分病例合并有浅表性胃炎、食管裂孔疝,表明食管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其合并症存在一定相关性。腹痛及呕吐往往为胃炎或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而长期胃黏膜炎症刺激及胃酸反流所致食管黏膜上皮增生,可能是形成食管息肉的诱因之一。既往有研究提示其与感染有相关性[8],而本组病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患者3例(33枚息肉),也对这一点作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另外,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均为≤5岁患者)发现血清总IgE增高,通过息肉活检,病理检查见黏膜组织中有嗜酸细胞浸润,提示食管息肉与食物过敏因素可能相关。由于儿童食管过敏症状不典型,反复进食过敏食物后,引起可重复发生的机体免疫反应,使黏膜损伤后过度再生,是形成息肉的可能原因[9]。

本组病例中食管息肉以无蒂单发的小息肉(直径<0.5 cm)为主,多位于食管远端。因息肉体积较小,胃肠造影不易被发现而导致漏检,往往需要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既往胃镜检查在儿童的接受与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因而儿童食管息肉的检出率相对偏低,随着儿童胃镜的推广和检查水平的提高,检出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NBI内镜广泛应用于成人,不仅提高了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而且可预判其病理组织学特征[10],而儿科NBI内镜的应用尚不普及。已有研究表明,NBI内镜相对增强了蓝光的强度,因蓝光可以很好地被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吸收,从而使NBI内镜清晰地显示组织的微血管形态,提高了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细微血管与周围组织间的对比度,使得病灶处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本组病例研究运用NBI内镜这一特点,发现部分病例在白光内镜下因病灶较小而漏检,但在切换NBI内镜模式后即发现病灶。首先,在NBI内镜下仔细观察可见息肉表面黏膜呈花纹状,其与周围微血管形态边界清晰。其次,肿瘤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在NBI内镜下的成像有所不同,本组研究中的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在NBI内镜下,可见息肉表面充血伴有明显糜烂,小血管分布较正常增多,息肉黏膜下微血管呈青紫色,形态不规则交叉分布,息肉周围黏膜可见IPCL形态异常。由此可见,NBI内镜对儿童食管息肉病理诊断有一定的临床预判价值。

传统白光内镜下,根据食管息肉病变的形态、颜色等特点,可大致区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但NBI内镜可在此基础上观察病变的微血管结构,从而减少经验性的判断和误差。本组病例中,肿瘤性息肉常伴有新生血管的形成,且血管形态或走形不规则。本组病例数据统计分析证实,NBI内镜相对白光内镜判断肿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P<0.001),NBI内镜可评价息肉特性并预测病理组织学结果。而食管肿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上应用NBI内镜检查,有利于病变性质的早期判断与及早干预。

内镜治疗主要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及病变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包括活检钳夹取、电切或EMR等。对于直径<0.5 cm的食管息肉,予活检钳夹取送病检,而直径≥0.5 cm亚蒂或无蒂食管息肉,尤其是NBI内镜预测可能为肿瘤性息肉时,建议采用EMR。首先,使用NBI内镜更容易定位胃食管交界处[11],当息肉位于该解剖结构附近时,切除过程中需密切注意保护食管下括约肌,避免括约肌损伤,防止术后瘢痕增生导致的贲门狭窄。其次,在肿瘤性息肉摘除后,建议同时给予APC治疗,此举既有利于止血,又能灭活病变组织,从而减少了息肉复发[12]。本研究中1例食管多发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病例,既往治疗后多次复发,而在采用APC治疗后,随访6个月息肉未再复发。最后,术后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疾病治疗也有重要作用,当术中证实有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予相应的质子泵抑制剂或抗幽门螺杆菌等对症治疗,均有益于疾病临床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NBI内镜操作简单易行,不仅可提高食管小息肉的检出率,避免误诊或漏诊,而且对于息肉病理性质的预测优于白光内镜,临床上可以应用NBI内镜这一优势及时预判,对儿童食管息肉尽早治疗有指导意义。另外,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不足,仍需今后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冯玉灵:论文撰写、统计学分析;张海军:数据整理; 林凯、顾竹珺、汪星:实验操作;刘海峰:研究指导、论文修改

参考文献

[1] 刘婉薇, 马娟, 余莲英, 等. 上消化道息肉临床特征分析2376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8):709-713.

[2] Septer S, Cuffari C, Attard TM. Esophageal polyps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diagnostic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a multicenter study[J]. Dis Esophagus, 2014,27(1):24-29. DOI: 10.1111/dote.12066.

[3] 王玲, 刘海峰, 顾竹珺, 等. 儿童食管乳头状瘤合并喉乳头状瘤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36(1):49-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9.01.011

[4] Grynspan D, Lukacik M, Madani S, et al. Two hyperplastic esophagogastric polyps in a child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J]. Pediatr Dev Pathol, 2008,11(3):235-238. DOI: 10.2350/07-04-0266.1.

[5] Diaconescu S, Miron I, Gimiga N, et al. Unusual endoscopic findings in children: esophageal and gastric polyps: three cases report[J].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3):e2539.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2539.

[6] Goyal A, Poulik J, Chang CH, et al. Esophageal polyp in a boy with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0,51(5):541. DOI: 10.1097/MPG.0b013e3181f229d4.

[7] Wu HL, Guan BX, Liu B, et al. The 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 changes in superficial esophageal lesions[J]. Dis Esophagus, 2017,30(1):1-5. DOI: 10.1111/dote.12476.

[8] Wong MW, Bair MJ, Shih SC, et al. Using typical endoscopic features to diagnose esophageal squamous papillo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6,22(7):2349-2356. DOI: 10.3748/wjg.v22.i7.2349.

[9] 孟灵梅, 李渊, 丁士刚, 等. 532例贲门部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3):209-212. DOI:
10.3969/j.issn.1009-6604.2016.03.005.

[10] Gono K, Obi T, Yamaguchi M, et al. Appearance of enhanced tissue features in narrow-band endoscopic imaging[J]. J Biomed Opt, 2004,9(3):568-577. DOI: 10.1117/1.1695563.

[11] Nagami Y, Ominami M, Otani K, et 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J]. Digestion, 2018,97(1):38-44. DOI: 10.1159/000484111.

[12] 徐佳昕, 蔡明琰, 刘斌, 等. 氩离子凝固术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8):602-6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7. 08.019.

DOI:10.3760/cma.j.cn321463-20210225-00960

收稿日期 2021-02-25 本文编辑 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