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兰芳地图(兰芳王国地理位置)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兰芳地图,以及兰芳王国地理位置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什么是春秋?

01 风云变幻五百年

请横屏观看

《春秋》本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242年间鲁国的历史。不过,在周代,各国的国史都称作“春秋”。孙诒让的《墨子间诂》记载《墨子》佚文称:“吾见百国《春秋》。”只是到了汉代,其他各国的《春秋》都已经失传,只有鲁国的保留了下来。而它得以流传下来,可能与是孔子修撰有关。也正是因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汉朝时便被列入“五经”,奉为经典。正因为《春秋》在历史上显赫的地位,它又是记载那个时代的最早的一部著作,后人便把这一时期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周天子已徒有“共主”的虚名,平王东迁洛邑后,诸侯专政,先后称霸。当时见于记载的大小诸侯有140多个,但群雄角逐、弱肉强食,经过激烈的争夺,春秋末年仅剩约30国,最主要的国家有6个:齐、晋、秦、楚、吴、越。

 

鸟形青铜匜(yí)(春秋·燕),1952年于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方的齐国以临淄为都,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实施一系列内政改革,国力迅速强大。先后兼并了谭、遂、薛、牟、夷、东莱等小国和部落,疆域大大拓展。极盛时东临海,西濒古黄河,南至临朐(qú),北达盐山,与鲁国以泰山为界。范围相当于今山东东北部及河北东南部。前651年,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齐桓公去世后,诸子争立,内政混乱。宋襄公自不量力,企图称霸,但泓之战的惨败只能说明他不过是个最愚蠢的军事家,宋国只不过是尚不足以自保的二等诸侯国。

前636年,又一位流亡公子回国即位,他便是晋国公子重耳,后来叱咤风云的晋文公。晋国崛起于山西汾河流域,先后定都于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献公时积极开疆拓土,兼并了霍、魏、虞、虢(guó)等国;文公时又兴兵勤王,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给晋。春秋中期,已经占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势力极大。

 

青铜车,春秋中期(前667—前557年)时期的文物,现藏于甘肃省礼县秦文化博物馆。

 

秦本来是关中地区的小国,由于东进之路被阻,便经营西部,经过武公、德公、穆公三代人的努力,最终“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东至黄河潼关,南临秦岭,西及陇西,北达平凉、泾川、延安附近。占有今陕西中北部及南部一部分地区,兼及甘肃东部。

前639年,楚建都于郢(yǐng),逐渐吞并周围小国与部族,成为春秋时期各国中领土最广的国家。疆域包括今湖北全省,北至河南南部,西至陕西东南部和四川东部,东至江西、安徽,兼有江苏西南部分地区,是春秋时期疆域最广阔的大国。

不过,楚国称霸后延续百年的征战以宋国提出的“弭(mǐ)兵”结束,直至南方的吴、越崛起。吴国都于姑苏(今江苏苏州),在长江下游及钱塘江流域一带发迹。寿梦统治时期,逐渐摆脱楚国的控制,日益强大,疆域相当于今江苏的大部分,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北至淮、泗,南临太湖流域的浙江嘉兴、湖州等地。

 

青铜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越国原据有今浙东一带,位于吴国的南方,以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为都城。勾践灭吴后,疆域大为扩展,占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和山东南部,苏南、皖南、江西东部和浙江北部。并一度迁都琅玡(今山东胶南市南),与中原诸国会盟。但吴王阖(hé)闾(lǘ)、越王勾践毕竟远在南陲,其霸业也只是大国争霸的尾声,春秋时期即将结束。

 

春秋牺尊,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千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春秋时期,中原人便开始常常自称“诸夏”,其他民族则是“蛮、夷、戎、狄”,“夷”和“夏”对立的观念开始出现。其中戎、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山戎在今辽宁境内,北戎在今河北及山西北部,犬戎、陆浑之戎在秦陇一带,白翟在今陕西中部,别种鲜虞、肥、鼓大致位于今河北新乐、藁(gǎo)城、晋州市一带。赤翟有铎辰、潞氏等,在今山西东南部。

夷主要分布在江淮至沿海地区,如齐东部有莱夷,淮泗流域有淮夷,江浙东部有东夷。楚国的南部则有群蛮和百濮。另外,在中原地区甚至王城洛阳附近也杂居着非华夏的部族。但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和频繁的交往也使这些部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所以,“到了春秋之末,北到燕代,东到海隅,西到甘陇,南到洞庭,都成了中原文化所笼罩的区域了。”

 

莲鹤方壶,本为一对,现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长达300年的春秋时代,摆脱了西周陈腐、保守的因素,为每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创造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一个桀骜不驯、自由奔放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积极进取的时代。他们或策马奔腾、驰骋沙场,或读书治史、纵论国事,以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不悔的青春,也铸造了这个时代的辉煌。

02 春秋时期周王世系表

03 古今地名对照

请横屏观看

04 城市图说

 

车马坑

 

西周周公曾在洛水之阳营建东都,筑王城、成周二城。后平王迁都王城,洛阳第一次成为王朝都城,历时500余年。后人一直不曾放弃想象王城当年的盛世,称其“方千六百二十丈,郛(fú)方七十二里”。《元河南志》载:王城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东正门称鼎门,传说象征王权的九鼎即由此入城。王宫居于中心,左宗庙,右社稷,前为朝会群臣的殿堂,后为商业市场。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多次对王城进行勘察。直到1958年,终于在洛河以北的涧河两岸找到了这座古老的王都。整个城址呈长方形,北垣保存较为完整,全长2 890米,西垣跨涧河两岸,蜿蜒曲折,东垣残长1 800米,南垣残存800多米。城址内,陆续发现了大量的东周墓、陪葬坑及车马坑等,出土文物数千件。为了保存这一古迹,已经建起一座王城公园。

05 中外史海对照

当东方的中国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西亚,前9世纪至前8世纪中期,亚述统治者开始靠烧杀抢掠征服那些古老的文明。到前7世纪,亚述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如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两河流域等都臣服于它的统治。它的强盛也预示着埃及和两河流域为轴心的古老文明的衰落。

前7世纪是亚述帝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不过好景不长,前7世纪晚期,亚述帝国被巴比伦的迦勒底人和伊朗高原西部的米底人消灭。这使埃及和新巴比伦一度出现回光返照式的繁荣。

前6世纪,波斯代米底而起,统一伊朗高原,征服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咸海南岸的中亚地区和埃及,并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西部地区。波斯帝国的出现,使西起希腊东至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广大文明地区得到有效沟通,对东西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请横屏观看

此时,希腊城邦国家开始形成。这些城邦面积很小,但极具生命力。由于希腊城邦最初形成时期的史料主要集中在诗人希西阿德(约前750—前700年)的诗篇中,这一时期因此被称为“希西阿德时期”。

这一时期,希腊地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利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前776年举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继荷马之后,希西阿德的诗歌创作为希腊文学留下了华彩乐章。雅典是希腊世界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它的成功得益于多次政治改革。鲁国颁布“初税亩”的那一年(前594年),首席执政梭伦也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到了前5世纪,希腊世界已经发展得不可小觑,这自然引起了波斯帝国的敌意。

前500年,爱奥尼亚诸邦起义终于引发了希波战争。希腊世界在雅典和斯巴达的领导下,终于打退了波斯帝国的侵掠。从此,希腊世界进入极盛时期——古典时代。但是,外患消除后,内乱便开始上演。前5世纪晚期,希腊城邦间爆发了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落后的斯巴达反而打败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雅典。另外,前8世纪,在广袤的南亚次大陆,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向东部的恒河流域移动。到前6世纪至前4世纪,北印度也已经兴起许多国家。

除了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外,在经济上,古代世界也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铁器开始普遍使用。希腊在“荷马时代”(前11世纪—前9世纪)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到了前800年以后,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印度次大陆的铁器时代开始于前11世纪,到该世纪中叶时已被推广开来。在埃及和中国,铁器使用开始于前6世纪。铁器的使用不仅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它被运用于兵器制造,也改变了当时原有的势力对比格局,这也是当时古老文明衰落,而被曾经落后的民族迎头赶上的重要原因。

06 史海钩沉

春秋五霸

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硝烟不断,战歌高奏,这是一个需要英雄并制造英雄的时代,懦弱无能之辈会被无情地抛入历史深渊。春秋五霸的名号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至今仍威名赫赫。“霸”即是“伯”,有人说霸主要德高望重,或应会盟诸侯,或应在中原地区称霸,或被周天子册封为“伯”,所以历来关于“春秋五霸”的观点不一,其中赵岐注《孟子》中的观点认同度最高。

 

“齐侯子行”青铜匜,1977年于山东临朐出土,此器是齐侯之子行所作。

 

长勺之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齐桓公即位不久便立志成就霸业,不听管仲劝说,急躁冒进,于前684年发兵攻鲁,企图一举消灭鲁国。国难当头,鲁庄公内修政治、外治兵甲,举国抗敌。谋略过人的曹刿自告奋勇,请求随庄公出战迎敌。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列阵待战,剑拔弩张。鲁庄公企图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齐军以为鲁军畏惧不敢应战,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进攻,但都无功而返。曹刿见齐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而鲁军士气高昂,正是以逸待劳之机,请庄公下令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势如猛虎,大败齐军。曹刿见齐军辙乱旗靡、队形混乱,确系溃逃,建议鲁庄公全力追击,一举将齐军赶出了国境。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

 

赵卿鸟尊,酒器。全器为昂首挺立的鸷鸟形,为晋国青铜器代表作品。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

 

泓水之战

齐国霸业衰落,依附于齐的郑国也转而投靠楚国。一直图谋霸业的宋襄公决定伐郑示威。前638年,宋军与前来救郑的楚军在泓水两岸隔河对峙。当时,宋军已列阵整齐,准备出击,而楚军正在抢渡泓水。司马子鱼建议说:“彼众我寡,正可以趁他们渡河之际发动突然袭击!”但襄公不同意。当楚军渡过泓水还没摆好阵势,子鱼再次劝襄公出击,襄公又拒绝了。直到楚军摆好战阵,襄公才下令进攻。楚军骁勇无敌,打得宋军落花流水、东逃西窜,宋襄公的腿部也受伤。回国后,人们纷纷责难宋襄公,他却仍振振有词:“作为仁德君子,作战时不能伤害伤员,不能擒拿头发斑白的老人,也不能靠险隘取胜,更不能攻打还未摆好战阵的敌方。这是我的治军原则。”此后,宋国日益衰弱,襄公因伤不治而死,宋国的图霸事业也如闹剧般惨淡收场,徒留笑柄。

晋文公复国

前656年,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为了给儿子奚齐争得太子之位,诬陷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投毒杀君。重耳、夷吾仓皇外逃。后内乱不止,夷吾在秦、齐和周王室的帮助下回国即位为晋惠公,立太子圉(yǔ)。而公子重耳虽流亡在外,狐偃、赵衰、颠颉(jié)、魏武子、司空季子等能臣贤士一直追随左右,威望很高。太子圉即位为怀公后一直视重耳为心腹之患,下令不准群臣跟随他。重耳颠沛流离,从蒲城到狄国,经卫至齐,又经曹、郑至楚,最后来到秦国。秦穆公想利用重耳对付晋怀公,将五个女儿都嫁给重耳。前636年,秦穆公送重耳回国。晋怀公不得人心,晋大臣纷纷转向重耳,重耳掌握晋军,进入曲沃,即位为君,终于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但这段曲折的生活恰如磨刀石,磨炼出了日后号令群雄的霸主——晋文公。

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请横屏观看

问鼎中原

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并继续北上,在周王室直辖的京畿之地耀武扬威,甚至派使者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的轻重,大有取而代之之势。楚国对中原虎视眈眈,郑、宋如虎口之羊,首当其冲。前597年,楚军大兵压境,攻破郑都,晋国仓皇来救,和楚军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金戈相向。晋国因将帅举棋不定,迟疑不决,贻误战机,大败。退军途中,兵士们争先渡河,自相砍杀,尸体相枕。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两年后,再度围攻宋国,宋人“易子而食,析骸以爨(cuàn)”,被迫投降。晋国威风不再、力不从心,只好充耳不闻。鲁、宋、郑、陈等中原小国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度成为中原盟主。

 

“王子午”青铜鼎,春秋·楚,1978年于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墓出土。

 

城濮之战

晋文公励精图治、振兴晋国,不断南下与楚争霸。楚国不甘示弱,联合陈、蔡等国,出兵攻打倒向晋国的宋国。晋国在宋、齐、秦的声援下,于前632年向依附楚国的曹、卫进攻。楚军兵多将广,咄咄逼人。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避开对方锋芒,故意退却九十里,在城濮和楚军会战。瞄准楚军的薄弱环节,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并拖柴扬尘,制造仓皇撤退的假象,诱使楚军左翼追击,成功实现两军夹击的战略,击溃楚军。城濮一战,全盘皆活,中原小国摆脱了楚国的控制,归附晋国。晋文公大会诸侯,赢得了“取威定霸”的业绩。

弭兵之会

前579年,邲战之后,宋国执政华元发起倡议,请晋、楚两国相聚宋国,签订盟约:彼此不再使用武力,互相帮助,救危助难,共同讨伐违命反抗的诸侯。但两国打着“弭兵”旗号正蓄谋着新的争夺。仅仅三年之后,楚国就撕毁了正义的旗帜。前575年,晋、楚在鄢陵大战;前557年,再战湛阪,楚国都以失败告终。楚国元气大伤,又有吴国的威胁,晋国内忧不断、祸起萧墙,其他追随者更是疲于奔命。一时间,“弭兵”又受到各国的青睐。宋大夫向戌奔走各国,促成了前546年的弭兵之会。楚、晋、齐、秦、鲁、郑、卫、宋、许、陈、蔡、滕、邾(zhū)、曹14国齐聚宋都,楚、晋重新瓜分霸权,划定了势力范围,但也为中原地区赢得了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此后40年中原战争有所减少,人民得到喘息的机会。

 

“邾公华”青铜钟,春秋·邾,传山东邹城市出土,此器为邾悼公所作。

 

柏举之战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孙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力大振。前506年,联合唐、蔡两国紧盯楚国。乘楚国连年作战、元气大伤之际,溯淮水而上,直达豫章。浩浩荡荡的大军越过大别山,在柏举与楚军相遇。吴王弟夫槩统领部下五千人直捣楚令尹子常军,子常军溃逃,楚军阵脚大乱,一败涂地。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捷,直达楚都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楚昭王连夜奔逃,寄居他国。伍子胥为了报杀父之仇,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下才解恨。楚国遭遇空前浩劫,不知何去何从。

鄢陵之战

第一次弭兵之会后,楚国很快撕毁了和平协议,企图北上攻晋,并用土地诱使郑国叛晋结楚。前575年,晋派栾书、士燮等人率兵讨伐郑国,楚国也不甘示弱,立即派子反、子重、子辛等挥戈救郑。双方在鄢陵相遇,楚军摆开阵势,咄咄逼人。晋将士燮畏首畏尾,不敢作战。郤至分析了楚军的六不足,坚决抗敌。晋厉公采纳主战大臣的建议,集中兵力攻打楚的左右军。双方混战不止,杀声动天,晋将吕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召来神箭手养由基又将吕锜射死。战争从早上一直持续到黄昏,楚军受挫,公子茷被俘,楚将子反决定秣马厉兵,明日再战,晋将苗贲皇也通告全军,整顿军阵,明日再战,并故意放走楚国俘虏,让他逃走报信。楚共王得知敌情,急忙召子反商量对策。但子反醉酒不来,楚共王感慨“天败楚也夫”,万般无奈下只好引兵夜遁,晋国险胜。

 

楚王敦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前496年,吴越交战,吴王阖闾受伤不久而死。前494年,已成为吴王的阖闾之子夫差打败勾践。勾践卑辞乞和,忍辱负重,积蓄力量,立下灭吴的决心。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奖励人口增殖,开垦土地,采矿晒盐,充实府库;整治军队,加强剑戟习射的训练,严格军纪;实行亲楚、结齐、附晋和孤立吴国的政策。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越国已成为一头正欲下山的猛虎,不可小觑。而夫差忙于北上会盟,对勾践掉以轻心。前482年,勾践趁吴国国内空虚之际,大举伐吴。一路水军直入淮河,切断吴军归路;一路陆军火速北上,直袭吴都姑苏。夫差见后院失火,仓皇回军,但为时已晚。前473年,越灭吴,夫差自杀。

 

朱绘陶兽耳方壶,1956年,出土于北京昌平墓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田氏代齐

春秋初年,陈国公子完为了躲避内乱跑到齐国为官。不久,陈(田)氏便得宠于齐,和公室保持着密切关系。后来,田氏见奴隶、平民不断掀起反对奴隶主、公室的斗争,逐渐走上了背离公室的道路。田氏家族以大斗出贷、小斗收进,商品销售产、销地同价等施恩授惠措施收买人心。不久,民众果然如流水般从公室逃往田氏门下,重敛于民的“公室”逐渐被抽空了。有了民众这一强大后盾,田氏又展开了对旧势力的武装斗争,将贵族栾氏、高氏、国氏、弦氏、晏氏赶出国境,还将企图翦灭田氏的齐简公、监止处死。齐平公继位,但已成傀儡,田氏继续扩大家族封地,掌握刑罚大权,诛戮旧贵族。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

 

“宋公栾”青铜戈,传1936年在安徽寿县出土。宋公栾即宋国国君宋景公。

 

“画野分民乱井田”

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齐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土地分配制度和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当时管仲主持齐国改革,将田地分配给耕者,一改过去井田制的做法,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与此同时,实行分成制地租,即土地占有者和耕种者共同分配劳动产品。这一做法,果然刺激了百姓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破坏了井田制。元朝诗人陈采正的名句“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说的就是这件事。在齐国改革之后,又有鲁国的“初税亩”、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它们以不同形式促进着土地的私有化和封建制的形成。

 

青玉人首蛇身玉饰,1983年在河南光山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07 风云人物

老子

老子(前571—约前471),即老聃(dān),姓李,名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是楚国人,出生在苦县厉乡曲仁里,做过周守藏室之史官,对各种典章制度了熟于心。后来见周朝衰落,便骑着青牛出关了。但是先秦史籍记载很少,到司马迁写《史记》时已感到茫然。在短短500字的传记中列了三个不同的老子,难以断定哪位更接近真实的老子。

 

明·张路《老子骑牛图》

 

传世的《老子》又叫《道德经》,约5 000字,分上下两篇。《史记》中说是老子出关前应关令尹喜之求所作,但后世史家研究认为,这部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由其门人追记老子遗说,到战国时由楚人环渊纂辑而成。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曾出土帛书《老子》甲、乙种,与通行本《道德经》编次不同,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800余枚竹简,其中有71枚抄录《老子》,字数约为今本《老子》的1/3左右,但文字上有很大出入。诸多版本的发现对还原老子的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老子生平行迹图,请横屏观看

在老子眼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根本,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来源。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薄赋敛,轻刑罚,尚节俭,向往“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他还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世界万物中都包含有矛盾对立的两面,互相依存,相反相成。《老子》虽短短五千言,但在中华文化这片星空中,一直是最璀璨的星斗之一,照耀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

管仲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人。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任职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官治理。还广征人才,扩充军备。他还极具经济头脑,实行按土地肥瘠征税的新税法,铸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从此,齐国日益富庶,实力大增,齐桓公也很快称霸诸侯。流传至今的《管子》一书并非管仲所作,而是战国齐稷下学者假托管仲之名,博采众家之长的一部著作。

伍子胥

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后任吴国大夫。楚平王七年(前522年),伍奢被杀,他经宋、郑等国到吴,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顿军备,振兴吴国。后攻破楚国,被封申地,又称申胥。为了报父兄血仇,他掘开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因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后被夫差赐死。临死前,他要求将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放在东门上,他要看着吴国灭亡。数年之后,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

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人。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指的就是西施。越灭吴后,沉西施于江。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先祖是宋国贵族,父亲叔梁纥做过鲁国的陬邑大夫。但父亲早逝,孔子幼年清苦,为了生计还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看管牛羊的“乘田”。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一度升任司空、司寇等职。去职后,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到处游说,传播自己的治国理念,但不为所用。晚年又回到鲁国讲学,整理《诗》《书》《春秋》等古籍。他的言论由门人整理为《论语》,流传至今。

匡人解围 孔子觉得在卫国无用武之地,没跟卫灵公打招呼就走了,打算带着弟子们去陈国。但因为他和阳虎长得像,阳虎又欺压过匡人,所以他们经过匡地时被误认为是阳虎。匡人将他们团团围住,摩拳擦掌,决定趁这个机会一解心头之恨。子路是个急性子,也想跟匡人打一架。孔子拦住了他,说:“我和他们无冤无仇,其中一定有误会,大家不能莽撞。”于是,镇定自若地坐下来弹琴,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个文人,不是他们的仇人阳虎。这时,恰好卫灵公来请孔子回去,匡人才发现真是自己搞错了,赶紧向孔子道歉,孔子差点成了阳虎的替罪羊。

宋人伐木 后来孔子又去了宋国,想向宋国国君游说自己的治国方针。这天,他们来到了宋国国界,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可宋国的司马怕国君重用孔子对自己不利,就命人把那棵大树砍了,还威胁孔子说:“要是还不走就让你像这棵树一样倒地!”孔子无奈,很怕宋人再认出自己,赶紧和弟子们乔装打扮一番逃离了宋国。

丧家之犬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郑国的时候,有一回和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在城郭的东门口站着。子贡焦急万分到处找老师,有个郑国人跟子贡说:“东门站了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颓丧得像只无家可归的狗,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人。”子贡按郑人说的果然找到了孔子,还把郑人的话说给孔子听。没想到孔子笑了,说:“尧、皋陶、子产、大禹,我可不像,但说像只无家可归的野狗这话挺对的,很形象!”

在陈绝粮 楚昭王听说孔子一行正在陈、蔡边境,就派人去请。陈、蔡两国正跟楚国有仇,听了这信,连带着也把孔子当成了仇人,发兵把他们团团围住。虽然孔子有十分勇武的弟子保护着,但被对方断了交通,粮食很快就吃光了,三天都没饭吃。他只好弹琴解闷,而已经有几个弟子都饿得病倒了,火爆脾气的子路直发牢骚:“君子也能这么倒霉!”孔子这时候都不忘教导他,说:“人活一世都会遇到困难,不过君子遇到困难,仍会固守节操,而小人马上就变节了!”到第四天,偷偷跑去和楚国接头的子贡总算带来了楚国的兵马,救出了孔子。

 

《在陈绝粮》意境图

 

“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要实现“德治”,必须提倡“仁”学。“仁”从人从二,因此“仁”要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去实践。消极点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点就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于一国之君则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因民之利而利之”,这才是“仁”的极致、美政的极致。而提倡“仁”的终极目的是要“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有这样才能君民和谐,国富民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在政治上不得意,把大半生的时间用在了教育活动上。他破除等级、地域、种族的偏见,广收门徒,只要有心向学者并不因其身份低微、卑贱而拒绝。在教学实践中,他教育弟子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要“不耻下问”。在学习方法上,很强调学与思、学习与温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是他的名言。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还运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孔子好学,但并不是个书呆子,在他眼中,礼、乐、射、御、书、数都要精通。为了教学的需要,他还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作为教材,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在这样一位贤师、严师的教导下,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脱颖而出,有所谓“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的说法。其中,颜回、端木赐、曾参、冉耕、仲由、宰予、子夏等人至今仍是妇孺皆知的上古先贤。

 

《论语》明刊本

 

“《论语》不是一种庄严不可亲近的东西,它实是带着强烈生命感受的圣贤与人的交谈……《论语》里凸显出孔子的人格、生活习惯,甚至缺点,记载得非常有人情味。这和一般人心目中所谓的‘圣人’完全不一样。其实他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焦虑、有挫折,并能为了道德追求理想,不断去思索问题的人……《论语》给人第一个强烈的感受,不是孔子讲了些什么,而是孔子的行为举止和弟子的交谊,以及在人与人之间的辉映和心灵交谈中所显现出来的温暖力量。”

——龚鹏程《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阅读中国文化经典》

孙武

孙武(约前545—约前470),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北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孙子兵法》。这部兵书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等13篇。在这部书中,孙子把原始的血腥屠杀变成了智慧的较量,从而奠定了我国古代以智谋为代表的兵学文化。而且由于孙武与伍子胥的相遇,使这部书平添了许多南方兵学的精髓,实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南北兵学的交融。《孙子兵法》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于8世纪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并逐渐走向了世界各地,被翻译成日、英、俄、法等十几种文字。其中闪烁的光芒灿烂依旧,至今仍照耀着战争、政治、商业等各个领域。

鲁班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年的鲁国,姓公输,名班,因为是鲁国人,人们多称他为鲁班。也许他不曾想到,因为自己的心灵手巧,这个名字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成为后世能工巧匠的代称。他发明了机关封墓,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创造了木工曲尺、刨子,打孔用的钻和吊线用的墨斗;面对频繁的攻伐、征战,还曾造“云梯”、“钩拒”等攻城、舟战器械;用竹木削制的鹊,可以借风力飞行,三日不下。这些发明创造虽有被夸大的成分,但他确实是一位能工巧匠。鲁班专注于技术发明,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语言文字,我们对他的生平也只能靠猜想连缀,但他发明的这些器物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无声地诠释着他的智慧与勤劳。几千年来,他也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和泥瓦工等工艺部门的祖师。

08 杂文趣事

卧薪尝胆

夫椒之战后,越国的江山眼看就保不住了,越王勾践急得唉声叹气。文种用美女、财宝买通了吴国太宰伯嚭,这才保住了越国。勾践就委托文种等大臣治理国家,自己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到吴国给吴王服役。勾践夫妇住在破旧的小石屋中,整日蓬头垢面地锄草喂马,受尽折磨。吴王不放心,夜间派人去偷听,也没听到他有任何怨言。白天乘车外出,还故意让勾践给他牵马,勾践每次都低着头,尽心尽力,十分恭敬。吴王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甚至还产生了同情心。一天,夫差生病,勾践主动要求探望,还品尝夫差的粪便来为他辨别病情,夫差被感动得什么都忘了,立马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国后,对吴国仍然十分恭顺,但没有忘记报吴国之仇,他吃饭俭省,衣服朴素,晚上就睡在柴草上。还将苦胆吊在床头,每天起床、吃饭前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告诫自己不要忘了在吴国吃苦的日子。

 

浙江绍兴越王台

 

老马识途

北方的燕国总是遭到山戎的侵扰,就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率领大队人马把山戎赶跑了,但山戎的首领密卢又去孤竹国借兵,齐桓公决定攻打孤竹国以斩草除根。可是孤竹国的大将黄花提着密卢的人头来假投降,还把他们领到了一个叫迷谷的地方。这里,黄沙茫茫,跟大海一样,哪儿还分得清方向,大伙儿全迷路了,而黄花也趁机逃跑了。天越来越黑,加上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将士们都吓傻了,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可还是黄沙漫天,没一点人气。大家眼看着只能等死了,突然管仲计上心头,对齐桓公说:“当地的老马也许认得路,我们不妨试试。”齐桓公挑了几匹当地的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家果然走出了迷谷。于是,后来就有了“老马识途”的成语。

 

管仲雕像

 

绝缨之宴

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天色渐晚,大家正喝得酒酣耳热之际,烛火突然灭了。于是有人拉扯美人的衣服,美人便扯断那人的帽带,悄悄告诉庄王,并请庄王赶紧把烛火点上,看看是谁这么色胆包天。庄王说:“是我宴请群臣喝酒,他们才会喝醉失礼,怎么能为了彰显侍妾的节操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下令:“今天寡人宴请大家,不掉帽带,就不算尽兴!”于是等一百多个大臣都摘了帽带才点上烛火,最后大家都尽兴而归。后来晋、楚交战,有个臣子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带头击退了敌人,庄王十分诧异。那人说:“我之前宴饮醉酒失礼,犯下死罪,是大王您宽宏大量,才有今天。早就盼望有一天能肝脑涂地,报效大王!”

 

青铜盏,春秋·楚,1978年于河南省淅川县下寺出土。

 

三令五申

吴王阖闾很赏识孙武的兵法,但还想试试他,就命他训练180名宫女。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让两个宠妃担任队长,人手一戟。问道:“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后背吧?”宫女们说:“知道。”孙武于是反复讲解号令:“向前,看心口;向左,看左手;向右,看右手;向后,看后背。”但是练了几次,宫女们都是嬉笑打闹,不把号令当回事。孙武说:“号令不熟悉是将领的过错,但号令明确而不按要求做就是士兵的错了。”说着,就要斩杀左右两队的队长。在台上观看的吴王一听要斩自己的爱妃就慌了,赶紧传令:“寡人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请将军手下留情,没了这两个妃子,寡人吃饭都没味道。”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于是斩了队长示众,又选了两人继任。这次,宫女们都老老实实地按号令操练,很像回事。

 

山东惠民孙子兵法城

 

本文创作团队:

原创|地图编辑部

策划|孔马

撰文|兰芳

地图|地图编辑部

编辑|习元

审校|泓宇

参考文献

[1]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

[2]徐元诰编:《国语集解》(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

[3](汉)司马迁著:《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4]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16年。

[5]程树德著:《论语集释》,中华书局,2013年。

[6]李学勤著:《春秋史与春秋文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

[7]顾德融、朱顺龙著:《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